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大宋重文轻武的国策,让文人不可能接受武人抬头。
总之,用银钱和尊严来祈求敌人放弃战争,也就宋朝能干得出来。
不过,让赵衻没想到的是,这次主张求和的朝臣会那么多,就连朝中极为强硬的主战派,都在上奏赵恒和谈。
就在赵衻疑惑不解的时候,杨文光走了进来。
“大帅。”
赵衻点点头,笑道:“伤养好了?”
杨文光在第一次和辽军开战的时候受了重伤,用以伤换命的打法,换了萧末掇一条命。
这个萧末掇在辽国也是有名的将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辽国顺国王,也就是死在澶州城下萧挞凛的儿子。
而萧挞凛和杨家的恩怨,那可是能追溯到太宗时期,当年他二叔死在萧挞凛手中,而他祖父杨老太公当年更是被萧挞凛生擒活捉,杨老太公最终拒不受降,绝食三日引动箭伤而亡。
如今萧挞凛已经死去多年,杨文光没办法找他报仇,却不想见到了他儿子萧末掇,仇人见面自然分外眼红,拼得不要命将萧末掇斩于了马下。
“多谢大帅挂念,已经好的七七八八了。”杨文光笑了笑,一脸肃然的问道:“大帅,咱们是不是要跟辽人停战了?”
听到这话,赵衻瞬间眉头一蹙。
“怎么,你也不想打了?”
杨文光摇头,语气中充满了恨意:“我恨不得杀光辽人报仇,怎么可能不想打,我就是听说柯公上书官家,希望官家派遣使与辽人和谈,我”
“等等。”
赵衻打断道:“你说谁上书父皇求和?”
“柯公啊。”
“我老师柯政?!”
杨文光点点头:“嗯,他还还想联合折老将军,不过折老将军没同意,所以折老将军让我来问问大帅,咱们到底是打还是和。”
“柯政为什么上奏求和?”
赵衻语气冷冽,连老师都不喊了,在他看来,柯政上奏求和就是对他的背刺。
察觉到赵衻那不可抑制的怒意,杨文光小心翼翼地回道:“听折老将军的意思,柯公觉得这场仗咱们死太多人了,如今辽人退兵,正是和谈的好时机。”
“原来如此,我就说朝堂上为什么那么多大臣上书求和,原来是柯政啊。”
柯政虽远在边关,但他在朝堂上的威望依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