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长期以来的软弱,让辽人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宋人,当然无法能容忍他们使臣被杀,更不可能赵衻的条件,所以有不少辽国官员都提出了开战。
但就像赵衻说的一样,宋辽之间已经攻守易形了,而且现在还是冬季,不适合辽人作战,耶律隆绪自然不会同意立即和大宋开战。
重点:立即。
换句话说,耶律隆绪是同意和大宋开战,只是要等到来年开春再说,毕竟赵衻的条件,整个辽国都不可能答应,哪怕他们辽国是战败国。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辽国整军准备开春的国运之战时,耶律隆绪突发恶疾死了,成了真正的辽圣宗,辽国也因此发生了内乱。
最终耶律宗盛成功上位,成为了辽国的新皇帝,但这场皇位之争的内斗,也让辽国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再对大宋起兵锋。
于是到了乾兴三年开春之际,辽人送来了岁币、牛羊,以及乞降书,让大宋朝野一片震动。
赵衻的声威也因此再次拔高,远远超过了官家赵恒,曾经弹劾赵衻的官员,都纷纷称赞起他来,俨然有拥立他为帝,让赵恒成为太上皇的趋势。
对此,赵恒并没有在意,自觉远超太祖和太宗的他,现在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安排人去接管景州和欒州之后,就带着妻妾儿女和一部分官员去了泰山,将国事全都扔给了赵衻处理。
除了赵恒去泰山封禅和辽国上贡这两件大事之外,朝堂上也发生了不小的变故,当了好几年宰相的萧钦言,终究是上了年纪,在日夜操劳和连番打击的情况下,身体渐渐不支,病倒了。
萧钦言这一病倒,朝局自然起了不小的变动,不过好在赵衻大权在握,很快将萧钦言带来的影响压了下去,但对于萧府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萧府的几个公子哥,除了萧谓之外,现在还能活着,都是因为萧钦言的地位足够高,否则早就被流放了,而萧谓这几年虽说上进了不少,但也就是矮子里拔高个儿而已,放眼东京根本算不得出彩,未来成就有限,更别说萧谓才出仕两三年,现在只是个小官,根本撑不起萧府的门楣。
萧钦言也一直担心萧府的未来,也一直都在拉拢顾千帆,尤其是在他重病之后,更是迫切的想要顾千帆回归萧家。
但可惜,顾千帆去年年尾被调往了边关,让他有力都无处使,只求能见儿子最后一面。
好在弥留之际,萧钦言终究是等来了让他最自豪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