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没有合适的兵源,他只是不想一上来便有太大的动作,想要稍微慢一点的打好根基。
被俘虏回来的流民们,他暂时没有将其编户齐民,编入自由民的户口,而是扣押起来,在他清丈出来的田地里继续劳作。
这些田其中部分是留着后续分给府兵的永业田和口分田。
而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禄田,禄田里的产出是用来给军官们发放的俸禄,还有一部分被高羽当做恤田,战殁者的家属每年可以领取定额的粮食,最高上限暂时定下的是八年。
高羽其实已经相当苛刻了。
对比唐朝时期府兵的待遇,高羽现在给府兵的待遇就是一个究极削减的弱化版本。
就是为了留有足够的冗余。
不过也还好
因为基础够低。
府兵制其实就是脱胎于大魏的六镇府户,宇文泰和苏绰在府户的制度上打了补丁。
六镇府户有多惨?
看看高欢和高羽最早的日子有多惨就行了。
眼下高羽给了田,给了部曲,让他们跨越阶级从无产者摇身一变成为了小地主,小豪强。
而且哪怕他们战死,自己的家人也有一定的保障,对府兵来说就已经足够他们感恩戴德,谁让之前的人都不把大头兵当人看呢?
这么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高羽稍微给一点点恩惠,就会被他们视作天大的恩情。
更别提
高羽日后还会给他们升职的通道,让他们也如此前的世家子一般能够身居高位,而不需要考虑门第出身。
这更是一手王炸!
高羽也没办法。
府兵制度在打天下的时候确实好用,但一旦无法扩张之后后就会开始衰败,而且遭遇接连的大败,损失惨重,死的人太多的话,恤田的产出不够分,最终还是会走向衰败和制度灭亡。
高羽也只能从一开始就通过各种手段来打补丁,尽可能延缓这个过程。
跟自己手下的人群策群力想尽一切办法。
自古以来那么多能人都无法设计出一个完美的制度来,他也不可能。
只能是与时俱进,不断的小修小补罢了。
在巨野泽这边安逸了许久,高羽这才前往东阳城,既然得知了尔朱英娥怀孕的消息,自己确实得行动起来。
确实如高欢说的那样。
未来的局势会如何发展,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