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背公一现蛊灵之形,凶灵知晓厉害,只得任他从容过境。
才过溪涧,又遇泽地,其中水色或呈墨绿,深不见底,时有森森寒气溢出;或泛赤黄,隐隐带着硫磺铁锈之气,显是地脉深处涌出的毒泉。
腥风掠过树梢,乃是肋生肉翼的怪蛇在雾上巡游。
浅泽中偶有巨大爪印深陷泥泞,显是庞然古凶饮水所留,便是那看似无害的虫豸,亦多生得奇形怪状,色彩斑斓,隐含着剧毒或异力。
如此一路上飞飞停停,伏背公终于抵达一处四面碧水如环,万丈山峰孤峙波心,恍若擎天之柱的灵地。
此间风物之灵秀清绝,实为伏背公生平仅见,他丝毫不敢怠慢,就地起了土坛一座,于土坛之上插香三柱,步罡赞名,烧化符纸一道。
静等了一会儿,在波心孤立的宝峰之上,有佛晕绽光。
这佛晕上投于云天,渐渐的下散,扩于孤峰周遭,照于如镜平湖之内,顿时涟漪轻泛,映出鳞鳞湖光,顿时孤峰上下大亮,那点点汀洲都被染上金漆似的。
“烦恼如云聚虚空,
风起无痕自澄廓。
澄潭本无影可映,
何须来问清与浊?”
禅声如泉水叮咚,令伏背公躁意一空,心中异常灵醒。
他知道禅师是在以偈语唤回内心清明,不至于意走极端,满心的报复灭敌之念,如此才能思索得失,触及内心真正想法,此为佛法点化之慈恩。
可是伏背公心里很清楚,不除去灵虚子,自己心意绝无安宁。
关于第二元神之宝,他虽无铁证,可早认定必是灵虚子从中捣鬼,还有自己曾力邀三友相助蚩神子的旧怨,及其当下自己三徒被杀,法宝被夺。
如此新仇旧恨之下,早成死敌一般。
即便他保持心平气和,不受仇怨挑动元神而走到极端,最终还是要同灵虚子分出高下生死来。
“禅师。”
伏背公心中念头思过,即对孤峰朝拜,合掌说道:“弟子拜请禅师指点前路,禳解祸灾,拔除余之道业大敌,弟子往后必是虔心侍奉。”
“痴蠢俗物啊!”
一声过后,便归于寂静。
湖波孤峰上下的佛晕绽光之象尽消,孤峰再现翠盖亭亭,奇花簇簇之景。
伏背公忙纵遁光,追上万丈孤峰,没入云顶,初始时还担心禅师施法阻他上峰,后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