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上午九点四十三分,京城。
鸟巢体育馆内,场馆封闭,外头日光正盛,阳光透过巨大的钢结构网架洒落下来,斑驳地铺在灰白色的塑胶地面上,泛起一层温热的金影。
高处观众席全部腾空,只留下临时搭建的一排排简约坐席,前排坐着的,是从中宣、文化、总政文工等系统过来的数位审查代表,神色肃然。
身后,是导演组与技术总控,屏气凝神地盯着场中动静。
“活字印刷,第三次审核开始,准备。”
地面上,“活字印刷”的排练阵列方方正正。
上千名战士演员分布在巨大的方格之中,整齐划一地执行着每一次动作。
他们身上的框架装置,曾经因笨重和难以操控几度被否定,如今却已近乎人衣合一,动作之间衔接顺畅,几无多余晃动。
白色地幕投出整齐文字,像缓缓铺陈出一部东方文化的“活字史诗”
一众领导与导演组坐在临时搭建的评审席上。
气氛庄重,安静。
节目接近尾声。
当最后一块“印刷体”缓缓落下,瞬间又一个“和”字显现,整块地屏如同被按下定格键——凝固,又震撼。
寂静两秒后,评审席上忽地响起掌声。
“这个节目.好啊!”
“嗯,好,不错!”
“张艺某他们捣鼓得不错,我记得这个节目差点就被毙了,第一次看那版本,几乎没法看,第二次好多了,这回——又变了个样了。”
“有气势,有审美,还有历史意蕴.”
几位文化部与奥组委领导人忍不住低声交流着,语气中透着难掩的意外与认可。
下方的导演组则集体起立,张艺某、张继刚几人并肩走到台前。
“可以。”
“已经不用再大幅修改了。还有一个多月,按这个趋势,应该还能更上一层楼。”
其中一位身穿深灰色中山装的文化系统老领导点了点头,语气虽沉,但字字肯定。
“你们是换了什么方式了吧?”有位中年领导忍不住问,“这节目第一次动作还松散得很,第二回都卡点了,这回都卡得齐齐整整的。”
说实话,他第一次看的时候,整个方块歪歪扭扭的,简直不成体系,而且每个人都得套在一个密闭空间的框框内,他都没想到如今能做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