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煦在旁边默默听着,没有发言。
他知道,庆寿宫那边,肯定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随着圣节将至,四方列国入朝的使团,会越来越多的。
日本、高丽、吐蕃、于阗、大理,也可能会紧随而来。
这是什么?
万国来朝啊!
到时候,狄咏率领的御龙第一将,再挟大胜交趾之威,在圣节前回答汴京,献俘太庙。
庆寿宫面子、里子全都有了。
还能不美滋滋?
但赵煦却不在乎这些事情。
他现在的精力,都放在了开封府的事情上。
蔡京暂署大理寺后,正在开封府和大理寺中进行大清洗。
一大批官吏都被借着李雍案的由头,而被清理出去。
当然,赵煦也很注意力度。
只让蔡京,处理了那些牵扯过深,或者风评太差的人。
其他人
作为仁厚天子,赵煦当然得怀柔了。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嘛!
可不能把人都逼到对立面去。
抓典型,治刺头,剩下的还是要给机会的。
没办法!
大宋官场上,近亲繁殖,不是第一天了。
尤其是开封府、大理寺中,好多人都是七拐八绕的亲戚。
很多事情,真的离不开这些人。
至少现在离不开!
所以,只能先忍着,假意宽宏,日后清算。
向太后却是说着说着,就忽然提起了一个事情。
“六哥昨日给通见司下了旨意,让通见司,越次将驾部员外郎贾种民给排到了明日的陛见名单里?”
“嗯!”赵煦点点头。
“六哥怎忽然想起,要越次召见这个贾种民了?”向太后很好奇。
在大宋,一切都是有制度的。
便是成年皇帝,召见大臣,也都是由通见司安排排班。
每天见的人的班次,也是有限制的。
一般都是三班。
只要特殊情况,才会加班。
自然,很多大臣,哪怕升到了朝官,但在汴京为官时,也没有和皇帝有过说话的机会。
何况,赵煦如今年纪小,所以,大臣们正常陛见,都是去庆寿宫里向两宫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