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亏,被打疼了以后,才会重视起来。
这是被历史证明过的事情。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一次次栽在这种惯性思维和刻板印象上。
其次,宋夏战争,已经近在咫尺。
掷弹兵肯定会出现在战场上!
所以,瞒不瞒也不重要了。
就算赵煦现在拿着大喇叭,满世界吆喝——朕已经制造出了实用火器。
契丹也好,党项也罢,或者其他什么人,想要制备出合用的黑火药,也需要时间。
至于颗粒火药的制备技术以及大规模生产技术,更是遥遥无期——假如赵煦没有在现代留过学,清楚的知道了这条技术路线。
大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走到这一步。
何况,大宋也不会永远止步于投掷火器。
沈括在专一制造军器局,已经组织了一批能工巧匠,手搓出了类似元末明初的火铳!
虽然,良品率感人,虽然价格昂贵,费工费时。
但是,这些火铳已经可以发射药子了。
这意味着,只要技术和材料,继续发展,要不了多久,赵煦就可以着手建设大宋的神机营了。
所以,赵煦根本不担心。
只要大宋自身的技术进步稳步向前。
所有人都只能跟在屁股后面吃灰!
恐怕,等辽人和党项人,终于搞明白什么是黑火药的科学配比的时候。
宋军已经推着虎蹲炮、佛郎机炮,拿着火绳枪,在掷弹兵的带领下,开始了平推。
“这”石得一却是有些犹豫:“两宫那边”
昨天回宫后,赵煦自是去了庆寿宫和保慈宫,汇报了校场之事,还和两宫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御龙直们投掷的榴弹爆炸的景象。
两宫知道后,非常开心。
向太后甚至喜的派了大宗正去景灵宫给列祖列宗,特别是先帝汇报了——火器已具,大宋社稷可安矣。
站在两宫的立场上,当然是想着,将这个秘密捂住,牢牢控制在皇室手中。
“两宫慈圣那边,我自会去说的。”赵煦摆手:“都知不必担心。”
“再说了都到现在了,消息早已满天飞,没人能控制得了了!”
这是事实。
真要管控,赵煦就不该带那么多人。
甚至不该去城外。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