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今夜后苑大燕,可有永嘉郡君?”
太皇太后只能看向向太后,向太后则看着她身边的尚宫张氏,张氏连忙拿出一本小册子,翻了一遍,才终于找到了,答道:“奏知大家,永嘉郡君崔氏,已诏其入宫。”
赵煦却又问道:“劳烦尚宫看看,包孝肃之子包绶妻可在名录?”
张氏又查了一遍,旋即摇摇头。
“加上她吧!”赵煦道:“包孝肃,天下名臣,清廉有声,我素仰慕,当推恩其后人。”
对赵煦来说,拉一把包家,既是现实政治的需要——他要树立一个榜样。
同时这个人,还必须没有争议。
那么,就没有比包拯更合适的人了——死的早,名声大,影响大。
另外,在熙河那边,还有十几万个姓包的少数民族同胞呢!
他们既然仰慕包拯,那他们就会认包绶这个大表哥。
其次,也是为了补偿。
赵煦在现代,看过包拯子孙的下场。
包拯一生清廉,其子包绶也是如此,其病死之时,左右察看他的遗物,清点财产,只有四十六个铜钱!
而当时包绶可不是一般人啊。
其死时,已经升到了朝官,而且带了馆阁贴职,出任潭州(长沙)通判。
一个文臣士大夫,名臣之子,死的时候,却只有四十六个制钱的财产!
虽然说,好人就会被人拿枪指着。
但好人死的这么凄凉,还是让人念头难以通达。
当然,若只是如此。
赵煦或许会同情,一道旨意推恩,提拔入京,安排一个好差遣就是了。
但绝不可能让他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主动提起来,甚至主动给两宫求情,诏包家寡嫂与包绶妻子——一个连命妇诰命都没有的小官妻子入宫,参与宫廷大燕。
这政治意味太浓厚了!
这是冲着给包拯封神去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
没办法,谁叫赵煦已是三世为人,哪怕他在现代读过书,知道世界是物理的。
可他三世为人这种事情,太过骇人。
让他不得不敬畏点什么。
而包拯在现代,那可是神话人物了。
包公之名,就是青天两个字的代名词。
哪怕到了现代,依然有百姓,受了委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