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着迁徙的名义,带着他的主力,从高原上下来。
只要他下来了,进入到大宋控制的区域。
他再想走?
可就由不得他了!
这不止是赵卨的个人意见,也是熙河诸将,多日来的商议的结果。
向宗回听着赵卨的话,点点头:“经略相公的计议甚好,未知吾能做些什么?”
赵卨和熙河诸将一听,所有人的眼中,都放出光来。
“老夫,只想请公事,再确认一次元祐军赏令,是否适用于熙河诸州?”
向宗回认真的点头:“请相公以及诸位明公放心!”
“朝廷旨意已下!”
“当今官家,金口玉言,一字不改。”
“军赏令中诸般赏格,绝不会短将士们半文!”
这赏钱,即使朝廷不给,向宗回也会带着其他棉庄庄主包底兑现的。
不是他们觉悟有多高。
更不是他们有多么爱大宋。
而是,他们都知道,这一战关乎到他们能不能安安稳稳的在熙河这里种棉花,发大财。
同时也关乎着,他们的棉庄庄园里,能不能有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廉价雇工。
要知道,开荒可是个耗费极大的事情。
没有足够的人手,就根本开垦不了多少荒地。
如今熙河路各州,还有七成以上的土地,默默的在原地,任由野草生长,任由山风吹拂。
这些地里面,起码有四成,都是平地。
很多荒地甚至就在黄河边上!
每每想到这里,向宗回都是心如刀割。
他还能在这熙河路待多久?
一年?还是两年?
不会超过三年的!
他必须尽快的开垦出足够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变成他向宗回的产业。
所以,向宗回比谁都希望官军大胜。
他也比谁都舍得出钱!
何况,向宗回其实并不需要真的自己掏腰包。
朝廷通过永兴军和陕西路、成都路,转运来熙河的明年经费,早在八月初就已经在陆续押运送抵了。
到今年十月,就可以全部到位。
那可是足足四百万贯的军费!
而且,小官家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命陕西转运司,送来了价值一百万贯的盐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