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的死罪,那么也至于赐死。
这对苏轼这样的人来说,简直是为其量身定做的政策。
只要升到宰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乱说话得罪人,连累全家了。
至于第一誓——不以谋逆之外的文字罪人。
其实,这东西的约束力,约等于没有。
确实,官家发誓不以文字加罪。
可皇帝完全可以拿其他东西来罪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对皇帝而言,想搞一个人,还怕没借口?
实在不行,现场造一个罪出来。
谁又敢不服?
只有宰执大臣、三衙大将,纵犯十恶不赦之罪,止于赐死这一条才真正有意义。
赵煦看着苏轼的神色,嗯了一声,道:“卿回任登州后,须得记住,对于高丽来人求援之事,须当慎重,尤其要小心提防,那高丽来人,起二心,生邪胆,将我大宋拖入水”
“北虏、高丽之争,于朕之言,狗咬狗而已。”
赵煦说到这里,就看向苏轼,道:“卿明白了吗?”
不要看,赵煦在那高丽僧官义天来朝的时候,态度好得不得了。
甚至赐给义天紫袍袈裟,还给了高丽很多大宋宫廷才有的版印经书。
但,外交上的事情,不就是这样吗?
嘴上笑嘻嘻,背后捅刀子!
具体到如今高丽与辽国的战争,赵煦的心态是很奇怪的。
他处在一种矛盾的集合体。
是既怕辽人灭了高丽,又怕高丽反推了辽人。
所以,不要看他嘴上叫的凶,经常动不动就想要指使登州甚至京东路,加大援助力度。
实际上呢?
大宋迄今为止,对高丽王国的最大支持,也就是开战之初,援助的那些已经老旧不堪用的神臂弓与甲胄。
除此之外,不过是些道义上的支持而已。
哪怕辽人打下了平壤赵煦也依旧是没有扩大援助的意思。
原因就在于,在赵煦心中,现在的这场辽国伐高丽的战争,就是一场狗咬狗的战争。
辽国咬死高丽,对大宋固然不利。
可高丽反推辽国,也对大宋不利啊!
可千万别把高丽想象成亲宋的王国。
也千万不要被义天表面的伪装蒙骗了。
赵煦在现代,可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