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他们的态度非常友好,甚至都没有谴责大宋给高丽送军械的事情,只是表达了关切。
但这依然,让汴京震动。
道理是很简单的。
今天,辽人能派两艘船来登州友好访问,并送回大宋水手、官员。
那么,明天要是登州外海,出现了一整支辽国舰队,且船上的人,都是全副武装的辽国兵马呢?
这千里海疆,还不是任由辽人来去自由?
在这个过程中,赵煦趁机让汴京新报,刊载了一篇文章,大声疾呼,大宋如今是‘有海无防’,辽人随时可能跨海而来。
并举了日本国为例,用寓居于开宝寺的日僧赖缘的口吻,描述辽国水师跨海攻击日本,并将这个海东大国打的节节败退,只能哭着喊着来大宋求援的事情,写的活灵活现。
这篇文章刊载后,本已被人淡忘的辽国水师威胁论再次甚嚣尘上。
昔日一度在朝中被提及的东海艨艟节度防区的建设计划,被迅速重提,然后光速通过。
于是,就有了熊本、苏轼分别出任京东水师筹办正副使的差遣。
计划在京东路,建立一个大型军港,并组建一支足以以保护京东路的海防,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水师舰队。
事实证明,辽国水师的船,出现在登州一次,就胜过了朝中嘴炮一百万次。
在辽国水师的现实威胁下,都堂也好,户部也罢,都不在乎钱了。
赵煦顺着这股浪潮,顺势将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列为接下来的水师驻地。
并申明,大宋海疆万里,需要有强大的水师来保护海疆,防止外敌入侵。
因为只是个计划和愿景。
所以,尽管朝臣们觉得,福建、明州、广州不可能有什么外敌,但也没说什么。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觉得,小皇帝这是被辽人水师舰船出现在登州吓到了,属于应激反应。
等过一段时间,可能也就好了。
就像上次,辽国水师威胁第一次被摆上台面的时候,小官家不也天天嚷嚷着要在京东大建、特建水师舰队吗?
后来不也没动静了?
却不知,赵煦一直在私下推动相关建设。
不止在造船技术和设备以及基础设施上,不断加大投入,命苏轼在登州,寻找良港之地,以备建设。
甚至直接以汴京城外的金明池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