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士人多不以为意!”
“朕听说,地方州郡的发解试,士人也经常聚众议论,非议考官,甚至有出言不逊,诅咒、诋毁考官者!”
“至于礼部省试”
“两位先生与朕,如今都看到了!”
“今北虏使臣在朝”赵煦习惯性的开始了友邦惊诧论。
这确实很好用!
因为大宋朝的君臣,就是爱面子。
是决计不肯丢人丢出国。
好在,经过现代的留学,如今的赵煦的脸皮已经能与汉高祖媲美了——辽人耻笑?
若是有利可图,他笑几声何妨?
利益足够大的话,赵煦别说脸皮了,学司马懿女装都行。
听到赵煦提起辽使,陆佃也好,郑穆也罢,都提起精神来。
他们可不像赵煦,一点都不担心国际观瞻。
须知,辽国和当年的北朝一样也是有史官的!
真要被辽人记到他们的国史中,将来天下一统后,后人修史将辽人的记载当成信史
他们还要不要活?
便只听着官家道:“朕的想法是,由陆先生牵头,郑先生主持,制定一部大宋士人基本道德守则”
“天下士人,都得遵守守则!”
“若有所犯,轻则训斥,命其检讨,重则太学收教尤为恶劣者,除其士大夫籍!”
“当然”赵煦回过头去,看向两人:“释褐授官者,有朝廷法度约束,故不在此守则约束中!”
“不知两位先生,可愿助朕成此守则?”赵煦微笑着。
这就是要将士大夫这个群体,纳入国家管控。
陆佃和郑穆,互相对视一眼,然后就纷纷拜道:“陛下圣明!臣等恭遵旨意!”
“善!”赵煦颔首,看向前方,静静的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可能过了一刻钟,也可能一刻多一些。
赵煦看到了,在州桥的那一边。
开封府府衙与御史台的官署前。
浩浩荡荡的士人队伍,如同撞上了铁板般,正在溃散、奔逃。
赵煦见着,忍不住在心中叹道:“暖风熏得士人醉,直把汴州做光州!”
只要士人敢闹事。
御龙第一将的骄兵悍将就绝对敢打!
因为,御龙第一将的士兵,在军饷之外,还有着丰厚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