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多半也能捞到一个官身。
谁知,他还没有来得及下定决心。
朝廷的禁军,就已经开到了淮南灾区。
敢作乱的,一刀砍了。
然后,运河上的漕船、滞留的漕粮,也都从四面八方运进了灾区。
紧接着,朝廷派来的使者,带来了圣旨,诏免淮南诸州徭役、赋税。
后来官府更是默许了流民入京,这才使他这样的乡中无产无业的庶民,有了入京的机会,才有今天。
后来,邵三才从京中人嘴里以及汴京新报上知道,这都是当今天子力排众议做的决定。
后来,天子还说服了京中道观、寺庙的道士、高僧南下为灾民祈福,做了好几场水陆法会呢!
于是,邵三抱着怀中的孩子,拉着妻子,对着殿阁高台上的天子身影,遥遥一拜:“官家天恩,俺永生永世恐怕都还不完呢!”
“待俺回家,定在家中,日夜为官家祈福祷告!”
在他想来,这大抵是他唯一能报答和酬谢的方法了。
殿阁高台上,赵煦看着那一个个出口处的景象。
十几万匹綀布,数千匹绢布、棉布,正在被有条不紊的发放。
每放一次,都有谢恩声传来。
这让赵煦有些飘飘然。
当然了,赵煦也知道,若他今天只赏了百姓,却不赏禁军。
丘八们恐怕会不满。
虽不至于闹事,但也不利于稳定。
左右,如今綀布滞销,但每天都有着新的綀布被生产出来。
刘惟简每个月都会用本月市价的七成将这些新生产出来的綀布,全部吃下。
以此鼓励生产,鼓励工商。
这种国家采购,是最能推动工业发展的办法之一。
效果也确实很强。
汴京的纺织业,每天都在扩大。
生产产品和种类,也迅速的从单一的几个品种,走向全面开花。
两浙路的廉价蚕丝、两广的苎麻、荆湖地区的蚕丝、苎麻、葛麻
这些过去,长期滞销的原料,现在源源不断的被人运进京中。
现在,大宋的商品,缺的不再是工人、技术。
而是市场!
辽国那边的市场,还未彻底开放。
大宋本身的市场,则须得考虑影响和冲击,不敢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