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士兵手指不能屈伸,交战的时候,明军火器大多哑火,堪称女真版本的冬季攻势。
火器部队很强,但韧性就差了许多,不如传统弓箭、冷兵器可靠。西洋的火炮很好,所谓更先进的燧发枪却差点意思,太贵了,而且不如火绳枪稳定,在最强和最高性价比之间,大明只能选择性价比。
朱由检的焦躁不是没由来的,而是由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他没能解决,所以即使捷报频传,他也依旧高兴不起来。这个问题就是:倘若建奴入关,他何以御敌?
大明的先天劣势太严重了,其实,集中大明各处精锐,也能攒十几万兵马出来,可是,这样一来各地的守卫就空虚了。就算不管不顾,强行把力量集中起来,人家建奴也不傻的啊,凭什么要跟明军硬碰硬呢?他们骑兵部队随时可以跑。
对于农民起义军来说,围追堵截是有效果的,但对于东亚马群之主来说,只要战场足够大,根本就不存在堵截的可能性。
历史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各种搅局之后,如今大明的局势朱由检也看不太懂了。农民起义能不能摁住,皇太极还会不会在今年入关?他一概不知。
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布置相对于原来的历史线,是正优化还是负优化,毕竟纸面数字再怎么样也是无效的,还是要真刀真枪干一架才会知道。
然而,该来的还是来的,而且来的是那样的快,那样的出乎意料!正旦大朝会还没有结束,京郊的烽燧便已经燃起。承平日久,京师附近的卫所早就已经忘记了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原本大家还在卫所内其乐融融地过节,如今看到狼烟滚滚,他们全都傻眼了。卫所的千户官、百户官倒不至于不认识烽燧,但似乎并没有人告诉过他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啊。
难道敌人已经打到北京城了吗,鞑靼、瓦剌还是建奴?!该死,为什么偏偏挑选这个时候,他们还在过年啊!
卫所糜烂,朱由检是知道的,张维贤想要改革,还被他给拦了下来,没必要再折腾卫所了,就把他们当做一个比较好管理的民屯就好了,至少还能收一点粮食不是?!
烽燧狼烟最初在大安口燃起,然后以超越这个时代一切交通工具的速度飞速传递。在理想状态下,烽燧一昼夜可以传递二千里。从大安口,经遵化、古北口、顺义到达北京,这一路距离八百里,耗时不会超过六个时辰。
魏忠贤神色匆匆,一准没有好事,但朱由检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心狠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签不了约 作品《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第151章 狼烟一瞬八百里,蓟镇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