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就是孬种吗?要逃早逃了,何必拖延到现在!哈哈哈,今日之死,快哉快哉!诸位,随我杀!!!”
咻咻咻!
十二支雕翎箭洞穿了大安口守备的锁子甲,他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当建奴弓手登城的那一刻起,战斗成了一边倒的局势。守城士兵的盾牌都被箭矢给洞穿,新发的棉甲可以抵挡兵刃的切割,却无法挡住建奴的强弓大簇。守城本就是凭借着居高临下的优势,用枪炮弓弩阻击敌人,用滚石檑木来阻止敌人登城。
可惜,他们作为守城的一方,却被攻城的压制得头都无法抬起。待敌军成功登城以后,他们的优势也就不再了。
开战一刻,大安口城头失守。半个时辰以后,大安口守军全军覆没,无一祈降。
大安口的城门缓缓打开,门洞处,尸体垒了半人高。皇太极轻提缰绳,战马淌着血水入关。这场战斗持续的时间很短暂,建奴作为攻城的一方,却只阵亡了一百余人。然而,皇太极的面上却并没有多少喜色。
同样的摧枯拉朽,但他却察觉到了其间的细微变化。当初夺取辽东的时候,辽东的守军多有归降和逃跑的。而如今,这群明军也依旧弱小得都不配让他睁眼去看,可是他们不跑了。
他们看起来明明就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连刀都不会拿,但却敢拼命。这说明了大明的民心、军心未失。今日的弱小,不代表着以后还是会这样弱小。皇太极无比庆幸自己南下的决定,要是再不来,大明的军力可就恢复了。
但他同时又有些害怕,三百明军换了他们一百士兵,大明人太多,他们女真人换不起。皇太极希望别处的明军可不要都是这样的为好,不然他们可能真的没办法全须全尾地回去了。
不过很快,皇太极便得到了安慰。看着跪倒在自己面前摇尾乞怜的明将,皇太极心中无比鄙视,但表面上却做出了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果然,他的表演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投降的罗文峪守备诈开明军城门,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第二道关口。美中不足的是,守城士卒发现被骗了以后,并没有心安理得地选择投降,而是在城内展开了惨烈的负隅顽抗。
罗文峪的士兵临死前咒骂道:“皇帝给我们月饼吃,李思礼克扣我们的军饷和口粮!咱不懂什么忠君爱国,就是不想跟这畜生一起给建奴当狗!这样,咱们死了都没脸去见祖宗!!!”
李思礼闻言,面色苍白。倒不是良心发现、羞愧难当,是他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签不了约 作品《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第155章 兵不畏死,军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