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出售多余的粮食,来达成某些战略、政治目的!
比如:汉家子民尽皆以面食为主,实在不够吃了才补两口粟;
多出来的粟全卖给岭南百越、西南夷,或是朝鲜半岛的‘外藩’之民吃。
久而久之,这些外藩之民,都必然会感悟到‘汉家的面食更香甜’,从而对汉家产生天然的心理认同和向往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以麦、粟二主粮共行为基础的方案,刘荣制定了不知道多少。
但随着此番,太仓看似极端个例的一次仓储粮变质事件,将宿麦不易储存、无法长久储存的劣势暴露出来后,一切都要推倒重来了。
——在这之前,刘荣一直认为,也一直致力于将宿麦,推到和粟平齐的主粮地位。
坐拥错季节耕种的两大主粮:粟、麦,汉家将从此不再需要为粮食问题、粮食安全而头疼;
百姓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精细点就吃面食,想多省点钱就吃粟。
长安朝堂则重点储存麦,来作为战略储备,以应对将来,必定会连年不休的边墙战事。
而现在,刘荣不得不万般无奈的承认:粟,依旧是汉家的第一主粮。
至于麦,则是产量与粟接近,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储存时限却不够长的第二主粮。
诚然,有总比没有好。
有了麦这个‘第二主粮’,总好过曾经只有粟一个主粮,天下人普遍吃不饱肚子。
只是往后,麦粉面食在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之外外,还要多一个‘无法长期保存’‘必须尽快吃掉’的词条。
国家战略储备粮,仍旧只能是粟;
战略储备粮是粟,那就意味着总有一天,军中将士就得吃上这些战略储备粮。
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到了那时,朝堂开仓放出战略储备粮,从市面上换回近两年的宿麦,来作为军粮供给。
很显然,这一切,都与刘荣原本的预想相差甚远
“麦粒不易储存,麦粉自更不用说了。”
“——唉~”
“往后,宫里也得多吃些面食咯~”
“眼看着春正月了;”
“也不知道河套那边,如今是个怎般光景。”
“这回,军臣老儿又会遣谁来使,向我汉家许愿呢”
疲惫的合上面前卷宗,刘荣轻飘飘‘落’在摇椅之上,微闭双眸,趁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