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之功,朕不过是会用人而已’之类的客套话,才将话题重新引回正轨。
便见郦寄深吸一口气,稍一肃面上神容。
而后,便从军事战略的视角,将河套地区的大致状况摆上了台面。
“过往数十年,我汉家之所以夺不回河套——太宗皇帝,之所以宁愿遍设马苑于边郡,也不愿图谋河套,绝非历代先皇无远志、军中将士不效死。”
“而是河套本身,极难攻取!”
“兵法有言:居高而临下,则必居高而‘凌’下;”
“位下而望高,非十倍于敌,不可围之;非五倍于敌,不可攻之。”
“若强攻——纵三倍于敌,无以胜;纵倍于敌,或溃败;敌我相当,则必为敌所尽灭。”
“河套,便是这么一块居高而‘凌’下,守之颇易,攻之极难的,兵家甚忌为‘不可攻’之地。”
“其地势,连高岭之南侧,及中部高;西、北、东三侧皆低。”
“——无论是自河西向东、自幕南向北,亦或自北地向西,皆会是以低攻高。”
“而高阙,便位于河套以北,大河对岸,阻隔河套-幕南的河岸线。”
话到此处,手握长棍的韩颓当,才终于把话题接回,开始做总结性发言。
便见那长棍高抬,先是在堪舆上的‘高阙’二字上一点,而后,又在整个高阙周围大致画了个圈。
“自河套北攻高阙,本该是‘居高而凌下’,俯冲接敌。”
“此本乃敌劣、我优之局面。”
“然大河东西而流,我汉军将士自南向北、自高向低俯冲‘凌下’之优势,便会为大河所阻断。”
“反倒是高阙,居河畔而依山峦,关坚墙固,又有大河护关。”
“而我汉家欲夺高阙,则必先淋箭羽而急渡,再三受敌半渡而击,死伤惨重;”
“便是将百千将士送到河对岸,也绝非大功告成。”
“——拼死渡河,精疲力竭下的将士们,还要立刻强攻高阙。”
“步卒争度,自当轻装简行不说,更不可能将攻城器械送到对岸。”
“轻装急渡大河,而后在没有器械之力的前提下,几乎‘徒手’强攻高阙;”
“二者结合在一起,便几可称之为:纵天神降下雷、火相助,亦无以破局之大难。”
话音落下,韩颓当终于将木棍交还给了刘荣,并向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