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氏入了楚,逐渐朝着游侠的方向发展。
相夫氏入齐,则偏重于墨家‘善辩’的特性,朝辩论家的方向一路狂奔。
唯独剩下个务实派:相里氏,于商鞅变法之后入了秦,凭借墨家严谨的科学态度,投身于器械制造、科学研究当中。
要说这三派,是否就此分道扬镳,成了三个不同的学派?
倒也不是。
说起来,这三个流派的学术理念、最终目标,依旧是墨家最开始的:兼爱非攻。
只是在达成目标的方式上,三者采取了各自认为最有效的方式。
——邓陵氏入楚,认为和平就应该是行侠仗义得来的,只要墨家充分充当侠客的角色,就能通过名望和影响力感染天下人,从而阻止战争的发生。
相夫氏入齐,则坚定的人为:人世间的道理,都是通过辩论辩出来的,只要具备高超的辩论技巧,就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那些意图发动战争的王公贵族劝回正道上。
唯独相里氏入秦之后,无比准确的判断出:结束战争的方式,只有天下大同。
只有天下统一了,天底下再也没有第二个国家了,战争才会结束,天下人才能得到长久的和平。
于是,明明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却开始帮助变法图强后的嬴秦,制作起了先进的武器军械,以及各类民用器械。
在这个过程中,入秦的相里氏之墨,也逐渐融入了秦少府,成为了‘秦匠’这一名词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在如今汉室,众所周知——墨家学说,可谓是几乎绝传。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在秦末、汉初那十几年的时间里,分裂为三部分的墨家,几乎无一例外的被战火所摧残。
——楚地的‘侠墨’邓陵氏,早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闲人懒汉、社会不安定因素,早在秦一统天下之后,就被清楚了一波。
即便有漏网之鱼,也没几个人还记得自己是‘邓陵氏之墨’,而只以豪侠自居。
其行为主张,也局限于表面的行侠仗义、劫富济贫之类,与墨家深刻、丰富的思想哲学早已脱钩。
你可以说如今汉室,有几十万‘邓陵氏之墨’存在——游侠嘛,全天下哪哪都有。
但若是较真,当今天下,正儿八经要以侠客之道,拯救天下苍生的邓陵氏之墨——就算没有灭绝,也绝对凑不出十个人。
考虑到如今汉室的人口基数,以及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