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也不用去夺回——韩颓当攻破叛军淮泗大营后,第一时间就撒丫子跑了,叛军只需要派人回去,重新接管淮泗大营、重新连接起水路粮道即可。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濞麾下的叛军主力,却仍旧是轰然溃散。
为什么?
因为淮泗口,可以说是压垮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淮泗告破之前,数十万吴楚叛军,已经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高强度,且极为惨烈的攻城战。
而在这个过程中,战事没有丝毫进展,日常口粮却是肉眼可见的减了又减。
原本气势高涨的叛军将士,心里早就犯嘀咕了。
——这,还能成事儿吗?
——不会是快败了吧?
这层忧虑,随着睢阳之战的时间拖得越来越长、战况越来越惨烈,战果却一如既往的约等于零,而一步步放大。
也就是在这忧虑,彻底膨胀成怀疑、猜疑时,淮泗口告破的消息传回,算是彻底印证了叛军将士的猜疑。
——果然!
——果然成不了事!
——淮泗都丢了,怕不是后路全都被断了!
——这还打个棒槌?
——抓紧逃吧
这,便是人心。
在一切顺利时,人心汇集在一起的力量,能让汉景帝这样的成熟帝王,都隐隐乱了方寸,能让汉长安朝堂这样的成熟政治体系,都出现肉眼可见的动荡。
但在遭受挫折时,逐渐涣散的人心,也能让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吴王刘濞,迫不得已逃去岭南,并最终被斩首献头。
说到底,这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归咎为:人心,人性使然。
只要你坚信自己能成,那你最终成功的概率,就必然会比那些垂头丧气,整日嘟囔着‘我不行’的人更高。
尤其是不止一人,合作完成某件事的过程中,人心的涣散与否,更是往往会成为直接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大家都觉得能成,那就算最终没把公司搞上市,也大概率能有一定的规模,大家也都能分润到可观的利润和股权。
但若是大家都觉得成不了——甚至哪怕是三成以上的人觉得成不了,那最终,就大概率成不了。
这些觉得成不了的人,并非仅仅是无法为团体提供帮助,而是会在‘百无一用’的同时,无意识、非主观的,为团队设置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