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阙而进退两难的右贤王伊稚斜,也就不难理解他们的糟糕处境了。
——在华夏,军队是可以打败仗的。
尤其君王,大都是不会因为一场战争的失败,而承担过大的责任的。
只要战争的失败,没有直接导致王朝颠覆,那华夏君王,几乎是不可能因为一场战争的失败,而被推翻倒台。
因为在华夏文明的体系当中,君王,并非战争的第一责任人。
战争的失败,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使然,可能是整个朝堂中央的战略失误,也可能是具体的将帅作战不利,等等。
就算君王有责任,也永远不可能是主要责任,亦或是全责。
但在草原,任何一场战争、战斗的失败,都会是统治者全责。
——谁让你是统治者呢?
——谁让你,拥有了草原的一切呢?
你说睡哪个女人,哪个女人就得乖乖爬上你的兽皮床,你说想杀哪个男人,哪个男人就得被绑着送到你面前,是杀是刮,悉听尊便。
给你极致的权利,不就是为了让你承担极致的责任?
打仗打输了,不由你这个最高统治者负责,难不成,还让俺们这些无条件听你话的追随者负责?
这不扯淡么这不
于是,去年,因河套-马邑一战的失利,而导致匈奴帝国失去河套地区的单于军臣,不出意外的坐了蜡。
就像是狼群,接连许久都没有收获猎物,已经快要生存不下去了。
这种时候,狼群长期没能获取猎物的责任,就应该有狼王来负责。
负责的方式,自然是换一个狼王,看能不能扭转颓势,率领狼群捕获猎物,维持生存。
草原游牧之民,也是一样的道理。
——哪怕你军臣单于,确确实实是草原最强大、最能打的那一个,但一场战争的失败,照样能从侧面证明:你还不够强大。
甚至有可能,你已经不再强大了!
于是,汉匈河套-马邑之战后,匈奴单于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始终处于‘政变高发期’。
最终,还是军臣不得已,与最大的野心家:右贤王伊稚斜达成默契,才总算是稳定了局面。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减小河套-马邑一站失利,对自己统治者地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得到草原各部的无条件支持,军臣做出西进的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