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另外的麦,以及进一步加工出来的成品:麦粉,加在一起也有个三万万钱。
也就是说,主爵都尉通过粮食官营,来获取并上缴少府内帑的利润,在每年五万万钱以上。
另外,当今刘荣在太子时期搞出来的陶瓷器——奢侈品范畴的瓷器,每年三万万到五万万钱,民用品范畴的陶器,更是稳定维持在十万万钱以上!
加在一起,少说也能有每年十五万万钱的总利润。
这就已经二十万万钱了。
已经是太宗孝文皇帝年间,少府内帑年度总收入的两倍。
若再算上盐,为少府内帑带来每年三十万万钱;
即便将另外一个暴利行业:铁排除在外,如今的汉少府,光凭粮食、陶瓷以及盐,就已经将年财政收入,撑到了骇人听闻的五十万万钱!
要知道从太宗孝文皇帝元年,一直到先孝景皇帝六年——在这个时间线维序足足三十三年的文景之治,满攻才给汉家的少府内帑,攒下了二百万万钱的财富、积蓄。
而如今的少府内帑,要想再攒下同样的二百万万钱,理论上却只需要四年。
即便考虑到少府内帑,不可能学貔貅——只吃不拉,只收入不支出,这二百万万钱的储蓄目标,也大概率只需要五到六年即可完成。
这很可怕!
除了后世新时代,凡华夏封建王朝,无论哪朝哪代,能在十年内积攒下‘西汉文景之治’所积攒下来的财富,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
而当今刘荣,却是在文景之治后,无缝衔接了这样一段拨乱壮阔的时代。
言归正传。
如今的少府内帑,已经从过去,以口赋为单一收入渠道的模式,转变为了以粮食、盐铁官营为主,陶瓷器、布匹的制作出售,外加各类工、农器械制作出售为辅的综合性多门类收入渠道模式。
过去的汉少府,但凡哪一年没收上来口赋,那就要立刻元气大伤——至少是入不敷出。
但如今的汉少府,即便偶有某一个入项出了问题,也根本不会被动摇根基。
至于具体的年度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五十万万钱——而且是至少五十万万钱的水平线。
在此基础下,口赋?
天子刘荣只想说:如果不是考虑到升米恩、斗米仇,怕天下百姓习惯不交口赋、习惯不履行国家义务,刘荣甚至就连如今这每人每年二十钱,都不怎么乐意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