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宿麦面试,外加粮食官营,直接提高了汉家自耕农的收入、幸福度和抗风险能力,并间接巩固了汉家的统治根基。
这一项,刘荣是能确定其功绩,并不需要探讨‘究竟是否文景之功’的。
量产——主要是粟稳中有进的产量增长,确实和文景之治脱不开干系。
但宿麦的大规模推广、面试的出现及推广,还有最近这几年,因肥料、耕作方式、耕作工具等人为外部因素,而进一步快速增长的粮食产量,刘荣也是能坦然把功绩,安到自己的头上的。
再有,便是吏制和官僚体系。
在过去,汉家的官僚体系说不上混乱,却也冗杂不堪,存在极为普遍的职务重迭、权责划分不明确的现象。
最具代表性的:丞相是天下的丞相,内史却有是关中的丞相;
天下包含关中,丞相也同样是关中的丞相,等于说关中有两个‘丞相’类型的全权话事人。
再比如军中,负责后勤输送的后将军、负责后勤线路安全的后将军,以及在战场上保护后方,随时准备后军转前军,引领大军撤退的后将军——都叫后将军,职责确是风牛马不相及,职权差异比人和猪的差距都大。
高的军中将帅,又或是长安朝堂发出指令,还得指名道姓不说,另需在字里行间疯狂‘明示’,以明确此后将军,究竟是哪个后将军。
再比如,仍旧拿内史举例。
——说是治粟内史,理论上本该是天下的农稼官,却只管关中的农桑。
不想着把职责范围,从关中往关外拓展拓展,却整天想着关中还有什么权利,是可以被自己扒拉进碗里的。
而在经过刘荣一系列的针对性改制之后,官僚体系顿时就清晰了起来。
该管什么管什么,该谁管就让谁管,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起来。
另外,针对汉家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的贪污腐败问题、收受贿赂之风,刘荣也并没有因为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又或是‘人力成本高’之类的托词坐视不理。
一手内帑养廉金,且不说成效如何,是否违背人性——至少钱是真金白银往外拿了,也最大限度做出完全的计划了。
贪腐被赶尽杀绝是吹牛,但因为‘居长安大不易’之类的原因而贪腐的情况,已经被刘荣以大魄力、大手笔,从根源杜绝了发生的可能。
官僚体系职责分明,贪腐之风得到有效控制,这一项,刘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