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曲周侯郦寄。
“陛下可知,围魏救赵之计,为何是兵家亦束手无策之阳谋?”
轻声一问,换来刘荣一个‘请’的手势,便见郦寄垂眸叹息道:“因为时间。”
“——围魏救赵之计,之所以无解,就是因为时间。”
“受计者,根本没有时间攻下眼前的‘赵’,更没有办法以步步为营的姿态,在确保自己不受伏击的前提下,尽快回到必救的‘魏’。”
“时间不够,将帅便急。”
“一急,便要乱了方寸。”
“兵法云:围魏救赵者,乃攻敌之必救,以解敌将攻之处也。”
“但在臣等老将看来,围魏救赵,不单是‘攻敌之必救’,而且还要攻敌之必急救!”
“必须要让敌人急,什么都不顾上——连行军稳妥都顾不上,不顾一切的飞奔回师,才算是计成。”
“而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大多数老将,也都会得出另外一个结论。”
“——行伍战阵之事,虽有战机稍纵即逝之时,亦有欲速则不达之理。”
“战机即现,则稍纵即逝,这固然不假。”
“但在战机出现之前,将领首先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战机的出现。”
“可以有所举措——可以通过外力,来谋求战机尽早出现,亦或是出现更好的战机。”
“但最终的目的,仍旧是掌控战机,得势而击,而非不顾战机,仓惶急于求成”
郦寄一番话说出口,殿内众人纷纷点下头。
便是刘荣,也为郦寄这番话中,所暗含的军事哲理而赞同不已。
如今汉室,虽然自孝惠皇帝废除挟书律,允许百姓民私藏书后,在文化层面得到了极为明显的发展和开放,但大多是重要的典籍,却仍旧是名门望族的不传之秘。
其中,又尤其是兵家典籍,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兵法,以及各类军事理论,为高级将官以家族为单位藏私,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重灾区。
刘荣毫不怀疑,郦寄方才这一句话记录成书简,放在市面上叫卖,绝对能让那些有志成为‘将帅世家’的中层军官强破头,并作为家族昌盛的根基,以传家宝的形式代代相传下去。
但很快,刘荣便意识到了其中的疑点。
“曲周侯的意思,朕明白。”
“君侯关于围魏救赵之计的高见,朕也同样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