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来人”的视角说起,众人才知道:都不是。
游牧之民在草原上,即没有固定的过冬洼地,也不是在过冬前紧急挑一块洼地,然后紧急铺设牛羊粪便于洼地底部。
而是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游牧民族曾驻足过的每一块洼地,都会被有意无意铺设牛羊粪便,使得万里草原,到处都有这种以牛羊粪便铺底的过冬洼地。
到了冬天,游牧部族走到哪里,便就近挑其中一个过冬就好。
就像是一座山上,有许许多多的猎人小木屋,猎人们根据行动进程,就近挑一个暂住。
明白了这套运转模式,再回头看韩颓当的提议,其实就不难发现:真要论伤害性,还得是自己人最懂自己人。
就像是忽必烈入主中原,第一件事就是去清算草原上的穷亲戚,且成效显著一样。
在韩颓当这个“草原人”眼中,游牧民族的软肋,或者说是命脉,可谓是一目了然,一碰即碎。
“那那堆粪洼地,匈奴人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天子刘荣仍有些愕然的发出一问,惹得栾布、郦寄二人也纷纷侧过头。
便见韩颓当有些感怀的发出一声叹息,随即开口道:“并非堆粪本身费时间,而是要有足够的时间,牛羊才能排出足够的粪便。”
“按照草原上的说法,开始堆粪五年以内的洼地,是不能用来度过完整的冬天的。”
“如果某个部位在入冬时,找到的是这样一个洼地,那就必须排出精锐轻骑继续查探,找到更好的洼地便马上前去。”
“如若不然,一个部族一整个冬天,都呆在这么一片洼地,那必然会元气大伤,甚至有可能被风雪冰封整个部族。”
“堆粪五年以上,十年以内的洼地,则相对好一些,可以勉强使部族过冬。”
“但也只是勉强够过冬,却无法让部族过好冬。”
“所以,这样的洼地,通常都是小部族会选择,中大部族得到一片这样的洼地,也还是会争取寻找更好的。”
随着韩颓当的详解,郦寄、栾布等人纷纷缓过劲儿来,开始皱眉沉思。
韩颓当接下来的一番话,也让众人更加清楚的明白,这种底部铺设粪便层的洼地,对游牧之民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旁的不说,单就是这五年打底,上不封顶的“打造”周期,就使得韩颓当的提议,具备极高的可行性。
一旦刘荣采纳了韩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