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变法,是秦得强,韩非子在韩国变法失败,使韩灭亡。
所以,变法才是国家强盛唯一的方式!
变法之法,方为法家正统!
第二个流派,即侧重‘术’的分支,则以战国时期的变法家:申不害为祖师。
这一流派宣扬‘术为法用’,强调‘术’,即权术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便是着重营造自己的人际关系,通过察言观色等手段,控制、操作上下级关系。
很显然,这个流派是吸取了晁错临死前,在朝堂上孤立无援、举目皆敌的教训,决定走‘营造政治势力’的路线,而不是晁错那样的孤胆英雄路线。
至于第三个流派,即侧重‘势’的流派,却是以一个相对没那么为人所熟知的法家代表人物:慎子-慎到为流派祖师。
在这个流派看来,法家真正的出路,应该是‘讲法兼势’。
相较于‘法’流派的变法之法,以及‘术’流派的术为发勇,这第三个‘势’流派,则取了相对中庸,也相对温和的路线。
即不嚷嚷着‘无论有没有必要,都必须变法强国’,也不盘算着察言观色,洞察人心,再利用人性巩固自身权势。
而是以‘依法治国’为核心,辅以对‘势’,即大势的精准掌握,来作为学术流派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这个流派看来,势,总是存在的。
只要能掌握‘势’的走向,时刻跟随‘势’,尽可能做到顺势而为,竭力避免逆势而上,就总是能让‘势’站在自己这边。
只要和‘势’站在一起,总是顺势而为,就必然能屹立不倒。
三个流派各有偏重,且依旧以战国末期,法家内部的三个流派为基准。
但不同的是,在经过过去这百十年之后,这三个流派的根基,以及在法家内部的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战国时期,这三个流派当中最得重视、最有市场的,是主张‘法’的变法流派。
法家之所以也被称之为‘申商’之学,就是因为在当时的法家看来,法家的源头,是申不害、商鞅这两位变法家。
申商之学——申不害、商鞅的学问,也就等于说是变法之学。
但在如今汉室,法家内部再度三分之后,这个原本最受重视、最有市场的流派,却成了最势微的那一个。
因为秦的灭亡,让法家隐隐约约之间意识到:商君在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