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族,谋求荣华富贵的进一步延续。
栗太后同样在族人的提醒下,盯上了这个可以加快栗氏外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汉家又一显赫外戚家族的要害位置。
此外,朝中公卿百官,功侯贵戚,但凡是觉得自己有那个能力,且在刘荣心中有这份面子的,也都对这个足以使得自己,乃至家族显赫数十年的位置垂涎不已。
至于各家学说、学派,自也不遑多让。
——黄老学淡退虽然已成定局,但必然不甘心。
所以,黄老学打算通过东宫窦老太后这条线,来谋求太子家令之位,好为本学派续命。
具体的操作模式也很简单:要么,让某个黄老俊杰和窦氏联姻,要么,让窦氏某位接触子弟治黄老,从而具备‘窦氏外戚+黄老士子’的双重身份,使窦氏一族和黄老学达成双赢。
法家自然更不必多提——上一个太子家令影响学派命运的案例,便是法家‘现圣’晁错所为。
开卷考试,答案就摆在那里,法家没道理不去抄。
但不知是不是晁错‘似胜非败’的经历,让法家有所迟疑——在这次争夺中,法家明显少了几分底气。
拿出的人选更是可怜——实在没合适的人了,只能把廷尉赵禹推了上来,并把雁门太守郅都当做了备选。
只能说,晁错之后,法家虽然得到了仕汉的途径,但在朝堂层面,法家的力量还是太过于薄弱,着实有些‘人丁不兴旺’。
法家有动作,儒家自然也不甘落后,有样学样,推出了一位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博士,以及不下十指之数的年轻才俊,对太子家令之位势在必得。
儒家的候选阵容更是堪称豪华。
公孙弘!
董仲舒!
鲁申公!
辕固生!
颜回后嗣颜异!
若非楚元王刘交早已薨故,怕是连这位楚诗流派代表人物,元王诗开山鼻祖,也要被儒家搬出来。
儒家下了场,原本不打算掺和的墨家,也腼腆的跳了出来,向刘荣委婉表示:家令这种事,俺们墨家也不是干不了
这倒是不奇怪。
儒墨世仇。
双方之间,发生这种‘你要干什么,我就偏不让你干什么’的纯粹针对,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只是这样一来,朝堂内外公卿大臣、功侯贵戚,外加各自背后的学术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