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当中自然发展。
美其名曰:道法自然。
简而言之,就是先画一个框架,然后‘圈养天下人’,允许天下人在框架内肆意放纵,但绝不允许脱离这个框架。
只要框架,也就是体系、秩序确立,那黄老学就是‘无为而治’的慵懒模样。
可一旦框架被打破,体系被破坏、秩序变得混乱,那黄老学可就要摇身一变,口头禅要从原本的‘无为而治’,改变为‘无所不为’了。
作为这样一个奇特学派的唯一‘护道者’,窦老太后对于黄老之学,自然有着相当深厚的造诣。
毕竟也是几十年的积累,再怎么天赋不佳,也总该有所成了。
故而,在偏爱黄老学的窦老太后看来,秩序二字的重要性,也同样无与伦比。
具体到‘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封建时代的社会秩序核心组成部分,窦老太后的态度更是无比明确。
但凡有机会,便一定要促成!
只可惜,自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开始,汉家接连两次皇位传承、政权交接,都没能具备恪守‘嫡长子继承制’的客观条件。
太宗皇帝入继大统,献祭了自己的正妻和一众嫡子;
虽然最终,窦老太后得以妾室转正为正宫皇后,也让先孝景皇帝变相具备了‘嫡长子’的身份,但明眼人都知道:先帝这个太宗皇帝嫡长子,那纯粹就是人造嫡长子。
如果这么操作也算嫡长子继承制,那嫡长子继承制就没有必要坚持了。
——从今往后,皇帝想立哪个儿子做储君,就直接把哪个儿子的母亲进封为皇后,这个儿子就能成为类似先帝那样的‘人造嫡子’了。
历史上的汉武大帝,便是由孝景帝如此操作,才得以顺理成章的,以皇十子的身份成为太子储君,并最终继承大统。
皇十子即位,很离谱;
但作为皇十子的皇嫡长子、嫡独子即位,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说回眼下。
太宗皇帝没能与立嫡长子,是客观条件使然;
且窦老太后、先帝,都是那一次遗憾的既得利益者,窦老太后也没法说什么。
先帝与立当今刘荣,也同样是不具备‘与立嫡长子’的客观条件。
——先帝没有嫡子,也不能有先帝薄皇后所生的嫡子。
条件不允许,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无嫡立长,与立当今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