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后世之君基本也都是有样学样,每逢新朝开国,便大都会授民田爵,以安定天下人心。
于是,开国后的前三代人,便享受到了土地够种,甚至种不过来、粮食够吃,甚至还有余钱穿衣服的好日子。
到了第四代,四五十年过去,土地兼并的萌芽就要再度冒出来了。
——最开始,大概率不是贵族主动出面,去购买农户手里的土地;
而是农户因为自己约等于零的抗风险能力,因为某个意外变故而面临破产,不得不通过变卖田产,也就是自己唯一值钱的东西,来应对变故。
比如,父母双亲生了重病,需要寻医抓药;
比如,父母双亲故去,需要筹备丧葬事宜之类。
基数摆在那里,总会有农户没过好自己的日子,不得不通过变卖田产来应对变故。
这种时候,情况就会开始变得复杂。
——第一次听到农户卖田,贵族、富户的反应大概会是:田?
这世道,田比人多,粮比蚁多,谁还缺田啊?
但很快,埋藏在灵魂、基因深处的天赋便会觉醒。
——对啊!
——大家都不缺田,那田就不值钱啊!
——走,瞧瞧,看能不能低价拿下来!
于是,土地兼并开始了。
从开始的低价收购,到后续愈发肆无忌惮的巧取豪夺,甚至掠夺。
到了第十代人,也就是王朝中期、开国一百四五十年后,天下凡是能被掠夺的自耕农,便大都会成为贵族阶级的佃农。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佃农租种的,正是曾经属于自己的农田。
他们原本可以耕种自己的田,只需要从收获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缴纳税赋。
除了缴纳官方的税赋,他们原本不需要将自己的劳动果实,再分给任何人。
但现在,还是那一片田亩,还是他们在耕种;
只是收获的作物,却要平白被分走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不说,连田亩也不属于他们了。
——他们也会遇到地主不耐烦的一句:能种种,不能种就滚!
——你不种,有的是人种!
在这一阶段,也就是十代人、开国一百四五十年的阶段,会有过半的自耕农变成佃农,亦或是半佃、半自耕农。
至于余下一半,要么是实力够强,外加运气够好,故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