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人家掌握话语权嘛!
张口一句‘圣人有言’,一个人的好坏、对错,便全都由人家说了算。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今的儒家,可还远远不是历史上,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彻底垄断华夏学术界、思想界,甚至政界的庞然大物!
黄老学纵然日薄西山,却仍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法、墨虽然上不得台面,支棱不起来,却也都还存在,并且得到了当今刘荣肉眼可见的扶持和保护!
尤其相较于历史上,决心‘独尊儒家’的汉武大帝——当今刘荣对儒家的态度,向来都没有那么友好!
甚至就连扶持、保护法墨,以及为黄老学力所能及的续命,都是当今刘荣出于制衡儒家、压制儒家的目的,才采取的举措!
在华夏封建时代,一个学派要想得以显赫,是绝对离不开掌权者,尤其是至高统治者的全盘支持的。
哪怕是战国时期,也同样如此。
——便说孔圣仲尼,门下弟子三千,达者七十有二,周游列国。
说是周游列国,不过是把话说的好听了点,给孔圣留些体面而已。
话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仲尼带着门徒,遍天下的兜售学问。
为何周游列国?
为何不随便找个诸侯国,便就地安顿下来,并致力于改变那个国家?
是不想吗?
当然不是。
孔夫子之所以‘周游列国’,既不是因为非要搞‘环球旅行’,非要亲自走过每一个诸侯国,也不是因为沿途经过的各国不受孔夫子待见。
而是孔夫子兜售的学问,也就是儒家学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根本没有诸侯愿意买账。
——什么仁义道德?
——什么孝悌人伦?
——这特么是春秋战国!
——列国之间征伐不休,吃人不吐骨头,比着谁更不要脸、谁更能突破下限!
如此乱世,危急存亡之秋,你给我说要做君子、要修道德?
君子能有几乘战车?
道德能当多少兵使?
简直玩闹
就这样,孔夫子一路走,一路碰壁,始终不受各国掌权者待见。
懂点礼貌的,或许还能盛情款待一场,再送孔夫子一行上路,继续‘周游列国’;
不懂礼貌的,直接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