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锁住了河套北部。
未来两三年——最多不超过五年内,河西也将和河套一样,成为汉人口中的又一块‘新服之地’。
在这个进程中,匈奴单于庭唯一能做出,且已经付诸行动的举措,便是把从北侧把高阙堵死,竭尽所能的把汉人挡在高阙,不允许汉人踏足幕南地区。
与此同时,将战略重心西移,试图通过拉长战线、拉长汉人的后勤补给线,来耗汉人的国力。
用后世人更容易理解的一句话来说,便是用空间换时间。
只是哪怕这一举措,对于匈奴单于庭而言,也依旧不是多么高明、睿智的方法,而是最后一条不是办法的办法。
——一时间换空间,前提是你能撑很久,对方撑不下去;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越来越强,对方会越来越弱。
而现如今,汉匈双方之间,谁才是更不怕拖,更不急于决战的那一方?
乍一看,好像是后勤补给成本更高、压力更大,且越往外打,就越吃力地汉家。
但事实上,无论是从国力的发展、积累,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文明进程等方方面面来看,无疑都是汉家,才是更不怕打持久战的那一方。
——游牧之民打持久战,能打出个什么名堂?
有汉以来五十年,匈奴人在这个位面,做严格意义上的蓝星霸主,做了足足五十多年!
结果可倒好——称霸蓝星五十年,匈奴人愣是连数数字都没学会!
就连统计牛羊牧畜、计算畜牧群个体数量增长或降低这种最基本、最基础的人类文明技能,匈奴人都没能学会;
还是到了吕太后年间,汉家在和匈奴人和亲的过程中,不小心送了一个读过书的太监:中行说陪嫁去了草原,这才让匈奴人捡了便宜,学会了数牛羊,算盈亏。
就这么一个处于‘准人’阶段的游牧文明,再给他个三五十年,他又能怎样?
怕是要不了三五十年,就要被草原的‘八十年游牧政权周期律’给淘汰
事实上,在‘开国之君’冒顿单于打下江山,并确立匈奴人草原霸主的地位之后,在第二代帝王:老上稽粥单于在位期间,匈奴人便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期,以及唯一一次文明进阶机会。
不同于其他严重偏科,满脑子打打杀杀,以丛林法则杀出来的游牧君主——老上稽粥单于,清楚地认识到了华夏农耕文明的优越性,以及草原游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