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的处理方式,是刚柔并济。
刚是武力威慑,柔是联姻交好。
本质上,还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而且都是立马兑现。
武力威慑,是军队就摆在你脸上,飞龙骑脸,说打你立刻就打你;
联姻交好,是把你女人直接拉进洞房,说和你结亲戚,就立马和你结亲戚。
根本不存在‘我说打你,就一定会打你’‘我说娶你女儿,就早晚会娶’这种口头上的承诺,以及信用二字的戏份。
但在和汉室打交道的时候,赵佗却本能的,把汉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当成即将发生的既定事实。
比如,汉室鼎立之初,赵佗割据自立,悍然称帝。
太祖高皇帝纵然雷霆震怒,却也碍于汉家彼时的状况,而不得不派陆贾去南越,劝赵佗去帝号,臣汉室。
当时,太祖高皇帝交给陆贾的任务很简单。
让赵佗自去帝号,不再以‘南越武帝’自居,并上书臣服汉室。
而作为回报,汉家会承认赵佗‘南越武王’的合法王爵,以及对南越国的合法统治,并承诺不会武力征讨岭南。
如果换做旁人和赵佗说这些——如北方匈奴,或是岭南当地的越民,亦或是西南诸夷、朝鲜半岛的某个政权,那赵佗首先考虑的,必然是这些话的真实性。
真的假的哦?
别是哄我去帝号,然后再偷袭我吧?
不行,我得想想,至少也得观望观望,实在不行了,再不听话就要国破家亡了,再按他们说的来
但这些话是汉家派去的官方使者说的,赵佗就不会再去想这些了。
而是会直接以‘这些都是真的’作为前提,去考虑接受汉家的条件与否,对自己带来的利弊。
最终,认为南越无法抵抗汉家的武力征讨,且勉强能接受臣服汉室,受封‘南越武王’这一结果的赵佗,选择遵从汉家的要求,去帝号,臣汉室,从原先不受认可,没有半点合法性的南越武帝,摇身一变为汉室官方认可并敕封的南越武王。
为什么?
在陆贾提出汉家的条件,并承诺汉家会给出对应的回报时,赵佗为什么不怀疑汉家是否在撒谎?
因为同为华夏人、诸夏之民,赵佗非常清楚:华夏文明,讲究的是一个‘君无戏言’,讲究的是‘诏令不得夕改’;
华夏帝王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他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