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号,大家在qq上聊天,分享社交软件这种新生事物带来的新鲜感。
大家小心翼翼的注册号,连通,然后通过查找其他人功能,找到一个此时在国内其他角落使用软件的人,开始礼貌的问候,天南海北的聊天,然后继笔友之后,产生了一个叫“网友”的事物。
很多天南地北的人,就靠着简陋的社交软件,成功的分享了各自的生活,喜怒哀乐,形成了早期互联网的记忆。
而此时的育德高中里,这股流行风自然没落下,手机可能很多学生不具备条件,但q号就不一样了,下午或者中午放学,找个机房,机子一开,软件注册一下,你就有了一个社交账号,可以在上面和人聊天了!
那段时间周围的各大网吧,都挤满了学生,为网吧再贡献了一波流量。
赵韬已经在准备开网吧了,赵韬的商业眼光是很不错的,要不后来是大佬呢,游戏厅以新模式挣了钱,立即又把钱投入到新的赛道上面了。
赵韬还让人来问过张晨和王烁伟要不要入股,王烁伟是有钱的,特别是王博文挣了钱后,王烁伟简直成了富二代,当然也不是说他以前不是富二代,只是以前是有限的富二代,现在则是手上真有钱,攒到手里都有两万块,也入了股。张晨倒是没有入,王烁伟入就行了,网吧是赚钱,但他不可能入大股进去掌控主导,如果不能掌控,那点收益对他来说没必要。王烁伟反倒不一样,赵韬三十万的网吧,他入了两万,挣钱的话分到手,对他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但这些对张晨来说就毛毛雨了。
不说多了,家乐福入驻商圈周边的几个铺子,他和王博文一起扫的,光是增值部分,就已经超过一家网吧的收益了。
面对班里很多交换询问qq号的热潮,张晨也给了出去。
当然,班里也有不少男生,挨着问女生qq号,然后就“顺势”问到了沈诺一这里。
“郑雪都给了q号了,哎,沈诺一,你也帮我写一个,我回去加你!”
大多数都是这种好似无心之举顺带为之的举措。
沈诺一就旋开笔帽,用工整的笔迹留下了她刚申请不久的qq号。
而后有人拿着写有q号的单子刚刚回到座位,就被旁边人抢过去了,赶紧抄!
甚至后来有沈诺一q号的数字,还传到了其他班去。
看到那些男生各种要沈诺一q号的手段,张晨则笑了笑,他没有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