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使用avid,这也很正常,在这个年代,只有央视一线的团队才有这个高端玩意儿,省里还在用线性编辑器,比起来就像是还在用栓动步枪面对自动步枪的区别。
而要在2002年,上海台才有这东西,放后世的进程,2005年的省台,才会引进avid工作站,才会培养自己的剪辑师。
找来找去,偌大的川省竟然很难找到相关技术人员,但王博文脑门一拍,对啊,央视有人啊。于是立即就给陈晓打了电话。此时的陈晓还在和央视领导作陪一位法国艺术片导演,听到来自榕城的帮忙请求,眼睛都大了。
“你们竟然有avid?”
“买的。”
“好家伙,真舍得啊!”
“你会用不?”
”那不是废话吗,央视纪录片团队装备的不是avid,就是newscutter,这是基本要求啊!不过也就王牌才有,什么是王牌?央视纪录片团队就是王牌!我们要和国际接轨,这东西在国际上就是行业标配!不过这东西你不会的话,可以让器材方给你找个培训人员啊!”
“来不及了,人家过来的工期都排到一个月以后了,你来给我们操作一下,帮我把这个节目过一下,不会亏待你!你先顶上来,帮忙剪一下,培训一下江蓉!也不用耽搁你多少时间,你主要工作有事,我们给你报机票,随时走,随时来。”
“行吧!我反正没事都会回榕城,一般都在京城和榕城两边跑,过来找好吃的嘛。我们之间钱不钱无所谓,只是听你们的项目很感兴趣,而且你们一个制片方,就敢上avid,看在你们的创意和设备的份上,我来榕城找吃的探店的过程中,顺便帮你们把把关!”
所以其实七日约定这个节目,在这个时候的制作堪称华丽:后世舌尖的导演陈晓给他们做剪辑,彼时他其实已经是央视小有名气,是新锐的独立纪录片导演了。王博文的摄影,全套最先进的拍摄设备,好莱坞级别的avid剪辑工作站。再加上张晨来自未来的见识。
而关于节目的基调和特效运用制作,基本都是张晨策划案里的创意方向。
现场在剪辑工作中,张晨也会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镜头切换节奏、画面叙事顺序、情绪渲染点等。陈晓则运用他对纪录片结构设计和镜头语言的理解,将这些创意具体化:合理分配每位嘉宾的出场节奏、巧妙运用特写和慢动作强化情感冲击、利用光影和画面构图营造电影感。
使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