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被称为群魔乱舞之地,真当白叫的?
但如果官府拿了中都护府下发的公文(当时冯某人是以中都护身份平尚书事),上面还有冯某人的假亲笔签名(关将军代签)。
那这些刚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兵,就能立刻回家收拾行李出发。
只因为他们相信,君侯从来不会亏待南乡子弟。
事后证明,君侯确实是为了大伙好。
因为他们前脚刚走,天子后脚就迁都长安,南乡的学院工坊等等,基本也跟着迁走了。
接着,朝廷在关中分田分地。
更别说搬来这里,平日里几个过命的老兄弟还能凑到一起吃吃喝喝。
还图个啥?
老魏也是喝了酒的,听到这个话,斜眼看向老冯:
“要不你现在也退下来?”
日子确实过得不错,但比起老冯来,就算不是天上地下,也是相差甚远了。
毕竟老冯可是能领军镇守一方了。
再努努力,说不得能凭军功荫妻封子——就算是保送一个孩子入皇家学院,那也已经算得上是封子了啊。
“君侯无令,吾岂敢轻言退?”
老冯拽了一下文,然后看了一下酒意上来的同袍,“其实我这一次过来,除了看望一下老兄弟,也是有一事想问问大伙的意见。”
“嗯?”
老魏酒意,似乎顿时就消失了,连身子都坐得板直,眼睛贼亮:
“可是上头,又派活下来了?”
当初大汉收复关中时,丞相骤然病逝,君侯临危受命,虽说稳住了阵脚,但关中各地,大乱没有,但残兵乱民寇匪那真可谓是多如麻。
那个时候,不说什么乡长亭长,就是敢受命去地方出任县令的人,那都要豁出命才行。
所以这些来到关中定居的老卒,说是从军中退下来了,但实际上可是帮了地方官府不少大忙。
这本也是朝廷的另一个用意。
不让这些兵卒在南乡抱团,但以当时关中的情况,这些兵卒却可以帮助地方迅速稳定局面。
正是有了这个缘由,所以此时一听到老冯的话,老魏立刻就问出那句话:
莫不成是上头又有活派下来了?
派活好啊!
当年协助地方稳定局面时,但凡手脚灵便的,运气好点,混个县尉,运气差点,做亭长什么的,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