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尼尔森一直是个与众不同,不拘一格的教练,这点在他来到达拉斯后变得尤其明显。
1998年选秀大会上,尼尔森终于得到了那个心中梦寐以求的大个子,一个在进攻端可以遥望阿甘的年轻人。
从雄鹿,到湖人,到勇士,再到尼克斯,最后来到小牛,尼尔森一直在寻觅进攻中全面,无进攻死角的巨人。
在尼尔森看来,这样的球员是最稀缺的,最难遇到的,其它位置形形色色的球员都能找到替代品,只有那样的大个子,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几十年才能遇到一个。
和帕特-莱利一样,唐-尼尔森也是阿甘的忠实粉丝,一直希望能得到执教甘国阳的机会。
只不过莱利更看重甘国阳的防守和近乎于无限的体能,还有钢铁一般的身躯。
在莱利心中,围绕阿甘,他会打造一支钢铁防守之师,把对手的得分压制在80以下。
尼尔森则欣赏甘国阳进攻端惊世的才华,天才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尼尔森的脑海里,他会围绕阿甘打造一支比1998赛季开拓者还要疯狂的超级进攻球队,场场把比分轰到120分以上。
显然,不管是防守还是进攻,甘国阳在两位顶级教练的脑海中,都是最佳的核心配置。
其实两位教练在80年代执教理念是相反的,莱利走快攻路线,而尼尔森是狡猾防守的代表。
只是时间,环境,机遇,还有随着年龄增长性格上本性的显露,对执教路线都产生了根本扭转的影响。
一般来说,控制狂人格的教练会逐渐偏向防守,年纪越大,对防守的要求越高,控制欲越强。
而性格洒脱不羁的教练,随着资历加深会越来越偏爱进攻,喜欢球员们在场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尼尔森无疑是洒脱不羁的,在执教风格上他越来越强调进攻的重要性,甚至不惜一定程度牺牲防守强度。
在日常的人才培养上,尼尔森非常重视球员个性的发掘,他善于发现年轻球员的特性,然后围绕他的特性去制定培养计划,甚至为他制定打法和战术。
这点就和很多防守控制型教练不同,在很多防守控制型教练那里不存在“培养”这个词,年轻球员的培养和成长是大学里要完成的事,你来我的球队打球是来工作的,工作就要符合我的工作要求和安排,达到我的选材标准。
不符合我的选材标准?要么你改,要么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