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岛国作家的改编的,对方把岛国和大唐变成了并置的关系,从而“自抬身价”,他的热爱盛唐,不仅仅是热爱文化源头、热爱唐文化本身,而是经过岛国文化层层滤镜筛选过的,无处不带着岛国烙印的盛唐。
岛国人的作品,体现出这样的思想倾向非常正常。但是一个华国导演,把这套逻辑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借着这样的叙事框架来抒发自己对大唐气象的理解,这就等于是唐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在建立关于大唐的叙事话语时,钦点了岛国人的版本,向大家宣告,大唐就是这样的,大唐气象的军功章有李白、白居易的一半,也有你空海和阿倍仲麻吕的一半嘛。我说妖猫传逻辑可疑,这里就是最可疑之处,这样的大唐气象,真的有一丁点大唐气象的影子吗?”
事实上,第二天,陈诗人就直接气炸了。
因为妖猫传虽然评分不算低,至少,是陈诗人这几年的作品当中,算是评分比较高的。
可是看看那些评论。
“一流的画面制作,可惜故事不入流,人物都是提线木偶。我心中的大唐不是这么妖里妖气的。从头到尾都在蜜汁微笑的染谷将太,我很想问你到底在笑什么?(重音)”
“这也太花了那么多钱拍的那么美丽的场景,然后就讲这么个故事?我的内心在呐喊在拒绝——陈默说的太对了,这特么的就是无极2.0!”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
当年陈诗人曾说,无极要10年之后才能看懂。没想到过了12年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看明白。从无极到妖猫传,人性啊,东方美学啊,必须这么展现吗?就必须要用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从而容易让人看不懂吗?那为什么李安的片子都能拍得让我一脸服气?”
“看完电影后看到许多影评人对影片的盛赞,我还是有点心虚的。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没看懂它的好吗?
我和几个搞电影的朋友简单聊了聊,发现真有人特别喜欢这个电影,尤其从它的美学层面和画面来讲。但是大家也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美学惊艳,叙事不足,所以只喜欢电影的前半段。
当然,我承认电影的美学方面确很出彩,影片中呈现出来的景象让人觉得美不胜收。但是我更感觉这像是弥补了一个当年特效粗制滥造的无极没能完成的一个梦。”
是的,妖猫传被冠上了无极2.0的名头。
本来这也没啥,当年无极那么烂,可是票房也不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