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大神,我手里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突然不香了原来学霸的尽头是喜剧人?!”
一时间,网络上竟然掀起了一波“科学热”!
虽然这个“科学热”并非学术层面的,但是却还是头一次让这么多人都在讨论科研人员这个群体。
有网友认为这一波,科学终于接地气了。
“看生活大爆炸一直都在想,为什么国内没有这种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剧,现在想想,如果当年数学老师能用‘平行宇宙相亲’解释概率论,我高考最后一道大题也不至于交白卷!”
“泪目了!科学家们不是‘人设崩塌’,而是终于摘下了高冷面具——原来他们也会为咖啡不好喝暴躁,为论文被拒稿emo,这才是真实的科研人生啊!”
“支持这种‘崩塌’!当航天局把情话刻上卫星,当清北学霸用公式写告白,科学终于从神坛走进了人间烟火。”
当然了,这种娱乐化与严肃性的杂糅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别急着欢呼!过度娱乐化会不会让科学失去敬畏感?比如‘黎曼猜想’被简化成婚礼背景板,真的合适吗?”
“理性讨论:科学家玩梗没问题,但希望大众别因此低估科研的艰辛。何夕的孤独探索和科学家的幽默并不矛盾,前者是本质,后者是调味剂。”
“允许我泼个冷水:如果未来科学家真能穿越,请先让他们带回冷核聚变技术,而不是在婚礼上算黎曼猜想!#科学不是粉红泡泡#”
不过,这种争议却很快地被很多网友反驳。
——下方秒现神回复:
“可如果没有‘粉红泡泡’,谁会给冷核聚变技术投钱?(狗头)”
“好家伙,这种所谓的呼吁大家理性,别欢呼的人,真的够了,过去明星们霸占头条,你们在那说大家应该追的星是科学家,而不是戏子,可是现在好了,大家讨论“科学”,虽然是娱乐玩梗的方式,你们又跳出来说,不要过度娱乐化,哪里过度了?这特么的才刚热一会儿!”
“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完全是又当又立。
咋地,科学是严谨的,科研工作的艰难的,这一点能因为一点娱乐化就改变吗?
一边说要让科学流行起来,一边又说不要娱乐化,特么的什么话都让你们说了!”
“真正的‘人设崩塌’是打破信息茧房!以前觉得科研圈遥不可及,现在发现他们也会追三体、玩原神,甚至磕cp(指何夕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