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最后两声“——妈——妈”,一声混沌,一声清明,像是一个灵魂在彻底沉入黑暗前的最后挣扎。
这声呼唤里究竟包含着什么?
是悔恨?是痛苦?是无奈?
还是最深沉的眷恋?
或许都是,又或许都不是。
这出悲剧的根源究竟在何处?
是何夕自身的偏执?
还是时代的冷漠?
或许都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就像微连续原本中的公式,看似矛盾的两面,实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真相。当理想与现实碰撞,当纯粹遭遇功利,悲剧便成了必然的产物——不是某个人的错,而是两种价值体系的必然冲突。
就连何宏伟这个实现了微连续的应用的科学家,都不得不说,在何夕的那个时代,微连续没有意义。
就像何夕的导师刘青说的那样:“我想不到它能用来做什么?”
他错了吗?我们站在何夕的立场上,或许会认为,他错了,或者说他太冷漠了。
可是现实之中,我们不能要求旁人不索取任何回报的去帮人,电影里面也只有母亲夏群芳才会这么做。
当我们用良知、道德和律法来审视何夕的悲剧时,往往忽略了最关键的变量——时间。
在这个故事里,时间既是无情的审判者,也是最终的救赎者。
当何宏伟穿越时空,将何夕的“大统一微连续理论”带回150年后的世界时,那场谦卑而深情的演讲不仅震撼了未来的人们,更在当下观众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有人肃然起敬,有人潸然泪下。
然而,这种迟来的认可终究建立在人类认知的局限之上。
我们被困在时间的单向维度里,只能被动等待真理被验证的那一刻。
倘若有一天,人类真的突破了这层认知壁垒,谁能保证我们的野心不会反过来吞噬那些曾经被视为伟大的坚持?
从这个角度看,在更高级文明的眼中,整个人类文明或许都像何夕一样,是一个执着却孤独的“伤心者”,在浩瀚宇宙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