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严格来说,备长炭的确是一部很治愈的番。
你不得不说,虽然陈默同意那是一个很变态的民族,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漫画家,确实有过人之处啊,他们真的就能触动你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
而且在二次元万物皆可萌方面,小日子的确有独到之处。
备长炭的故事其实并不稀奇,一个头顶顶着碳的女孩,独自住在山林深处的一件老屋里,盖着一床一尘不染却破了一个大洞的被子。从春天到秋天,每天都到城里去打工,努力的生活着
里面的最小备长炭的坚强地活着,各种萌,的确让人很治愈,你看,她都那么难了,还那么努力地活着,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可是问题也在于此。
治愈的同时也很致郁!
小备是个没有父母的孩子,连梦里唯一能见到的奶奶也早已不在人世。
每天清晨出门前,她总会站在破旧的老屋门口,特意转过身,对着空荡荡的屋子说一句:“我出去了。”
——明明没人听,她却像被什么无形的习惯牵着,非要完成这个动作。
这一点不得不说小日子那边的“仪式感”几乎已经融入到各方面,但是在这里却并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反而会有种揪心的感觉!
她唯一的“对话对象”,是用烧焦的木炭在墙角歪歪扭扭涂出来的“家人”:一团模糊的线条,勉强能看出像妈妈,又像奶奶。晚上回家时,她照例喊一声“我回来了”,可屋里静得连回声都没有,只有她自己喘气的声音。
最扎心的是某天吃饭的场景:小备先假装成“妈妈”,笨手笨脚地摆好碗筷,对着空气说“快吃吧”;再飞快地变回自己,端起碗闷头扒饭。
即便如此,小备也没有哭!
但是看的人很难不哭啊!
她唯一一次差点哭出来,是摔跤弄撒了辛苦一天换来的一小袋米。米粒像珠子似的滚进泥地里,她跪坐着盯了半天,最后只瘪了瘪嘴,用一个湿漉漉的眼神把委屈全咽了回去——就这一个眼神,连陈默这种硬汉都觉得胸口被人狠狠揪了一把。
然而如果只是这样一直这样下去的话,那么小的人儿,尽管很拮据,很困难,但是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这样下去,倒是也还好。
可是该死的杨蜜却直接说这个小人儿,最后冻死了,只是因为太刀人了,所以岛国的极道大佬威胁作者逼迫对方改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