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南边边境,还有哪位名将?
杨广笑着说道,“先生,此次领兵打仗的,乃是李家的老二李世民。”
李世民?
庄凡咂舌,表情一下变得错愕无比,显得极为震惊,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阻止李世民冒头,没想到,这位文治武功牛逼到不行的唐太宗,还是跳出来来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看来老话真没骗人。
接下来,历史该怎么进行?
李世民不断建功立业,拥有威胁杨广隋朝的能力,然后取而代之?
还是李世民甘心为隋朝征战沙场?
可李世民的野心,杨广压得住吗?
“先生,怎么了?为何如此震惊?难道这李家的李二,不是个领兵统帅的好将军?”杨广疑惑问道。
庄凡在心里表示,李二怎么可能不是好将军,人家的军事能力,甩你十条街啊!
听没听说过一句话,叫做“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意思是从古至今,能领兵打仗的皇帝最厉害的是李世民,其次是朱元璋,没人能超他们。
在伟人看来,在总体处于弱势情况下,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从而造成相对的强势,以相对的强势敌相对的弱势,各个歼灭敌人,最终由弱变强战胜敌人。这是中国兵法的精妙之处,他认为李世民得此精髓,以此战法驰骋天下无敌手。
那位伟人还说过:“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
连伟人一再流露对李世民能征善战的赞赏,对李世民褒扬有加。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十六岁时就崭露头角。
《新唐书》记载,北巡的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始毕可汗突袭围在了雁门,四十一座城池沦陷了三十九座,没办法,只好写下诏书投入南去的汾水中,希望能有人前去救援。
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这时刚投军不久,是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下。
在准确地分析了敌我形势的基础上,李世民向云定兴提出了增援建议:
目前敌众我寡,不宜直接投入战斗,可在白天遍插旌旗,夜里紧擂战鼓,威而不发,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以迷惑敌军。突厥果然上当,雁门之围不战而解。
这正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的“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演 作品《谢邀:万代帝王,奉我为主!》第59章 杨广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