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买辆自行车。”
“自行车票我来想办法,两天内。另外,两块钱补贴不变。”
刘一民高兴地说道:“痛快,难怪咱们文化馆的同志们每天上班乐呵呵的,真是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
“抓点紧,争取再写一篇,诗歌也行。”老张迫不及待地说道。
他想让刘一民以文化馆为作者单位发表一篇,这样整个文化馆都跟着增光。他不知道怎么回事,眼皮开始一跳一跳的,总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在这儿待不太久。
这种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给刘一民找个办公位后,就扛着锄头修理花园去了。刚才下暴雨,不少的地方被冲毁了。
“还是花花草草让我省心,哎呦,怎么给冲倒了?这雨也太大了。”
老张刚想埋怨几句雨大,却又想到刘一民说的旱情。不由得思索了起来,自己是不是离人民太远了?
暴雨来的也快,散的也快。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小雨滴,不过看样子,过一会儿还会再下,因为乌云还没有散去。
果然,中小雨一连下了两天,整个汝县的旱情得到了缓解,也没有引发山洪。
8月10日,随着第8期人民文艺的持续销售,驴得水这篇小说也越来越被更多的读者所熟知。报纸上对驴得水的评论慢慢地多了起来,都是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这本小说跟一般的通俗小说不同,很多人第一遍并不能完全看懂。但是当读到崔道逸的评论后,便立即豁然开朗,原来还能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但是一看报纸,哦豁,这方面也能分析?
于是在读者心中,开始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门槛,那就是能不能看懂驴得水这篇小说,能看懂的人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看这本小说的感悟。
没看懂的为了避免被人认为自己看不懂,于是产生了从众行为,也谎称能看懂。甚至看不懂的人,往往更积极地推荐这本小说。
这不仅仅是在驴得水上面出现,在很多批判小说上也会出现,在社会的其他方面,其他现象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跟其他小说不一样的是,驴得水还带了喜剧化的写作手法,也收拢了一大批此类的读者。
人民文艺编辑部开始陆续收到读者来信,不过写的有深意的不多。崔道逸本来还准备找到几篇好的读者来信刊登一下,看后作罢了。
或者只能看看之后,有没有更深入一点的读者来信。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能编的狗牙根 作品《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第25章 有这么防同志的吗(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