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有各个大学的迎新点,燕大的迎新点一眼就能够看到,跟其他学校的迎新点相比,站着几个百无聊赖的学生,偶尔会有学生挑着扁担或者背着行李过去登记。
燕大迎新点的松弛感,只有不远处的清华能够媲美。今年燕大总共才招收一千名左右的本科生,外地来的学生又分散在各个车站。整个迎新点上午才接到了四十多名学生。
“老邹同志,老葛同志,就送到这里吧!”
刘一民拿着录取通知书登记好之后走到停在广场一侧的公交车旁,现在是燕大的迎新车。
上面零零散散坐着不少的学生。老邹和老葛一人提着被褥,一人提着网兜,倒是刘一民双手空空,只拿着一张录取通知书,搞得他有点不好意思。
“一民,我们两个将行李给你放好再走。”
刘一民来的巧,刚到这趟迎新车就要往燕大开,不用坐在车上苦苦的等了。邹获凡和葛落将行李放好,握住刘一民的手告别,邹获凡又将这阵子找到的各种票交给刘一民,最贵重的是一张自行车票。
“买了新自行车,记得来诗刊编辑部看我们,你要是不来,我们可要到燕大去找你。”邹获凡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笑着说道,葛落见公交车已经发动起来,便催促刘一民赶紧上车。
车上不少学生看着这一幕,大家都十分好奇,以为是家长前来送孩子上学。这个年代家长送孩子上学可是稀罕事儿,有的都二三十了,让家长送也不合适,有这样的稀奇事儿,大家都乐意看个热闹。
并且葛落和邹获凡两人的穿着和气质都不像一般的人,一看就是在单位工作的。
公交车上,一名穿着绿军裤长头发,长相略显猥琐地男生瞥见这一幕,冲着旁边的女生兴高采烈地点评道:“咦!真是个稀罕事儿,上个学还得两个家长来送,我就是考个第一,也是我自己来的。”
旁边的女生微笑着点了点头,见女生终于笑了,男生说的更起劲了。
刘一民上车后,在车里面扫了一眼,正看到这长得“老成”年轻人正在叨叨个不停,眼神偶尔会落在自己身上。在又一次眼神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刘一民冲着他微微一笑,直接朝他走去。
多年以后,面对记者的采访,著名作家刘振云准会回想起在公交车上跟刘一民初次见面的那个遥远的中午。
阳光透过车窗照在刘一民的侧脸上,本应该是诗意的相遇场面,却被刘一民嘴角的邪魅一笑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能编的狗牙根 作品《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第57章 我就是那个鳖孙(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