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远不如其他方向守军的射击有组织性。
这突如其来的、略显暴露的火力点的行为立刻吸引了日军中队长的注意。他在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尤其是那挺轻机枪,眼中闪过一丝意动。这很可能是一个突破口,或者是守军防线衔接处的薄弱点,于是他立马下令道:
“掷弹筒,压制那个窗口的火力。”
“嗨依!”
随着几发掷弹筒的榴弹精准地砸在小楼附近,炸起一片烟尘,华夏守军的轻机枪的火力顿时戛然而止,仿佛已经射手消灭。
若在以往,急于立功的日军军官很可能就命令趁势压上了。但今天,日军中队长只是冷静地观察着,非但没有命令全力进攻,反而示意部队稳住阵脚,加强火力压制,同时呼叫后方的迫击炮进行一次更精准的炮击。
这伙日军就这么稳稳地在百米线开外,与守军你来我往地对射着,明显是打死也不轻易向前跨越雷池一步。他们的战术意图非常明确:
保持接触,施加压力,消耗对方,练兵熟悉战场,但绝不轻易陷入残酷的巷战泥潭。
城中,第五军的官兵们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又尝试了几次诱敌深入未果后,他们也放弃了,转而与日军展开了一场“难得的”实战对射。
双方士兵都在实战中磨练着射击技术、战术配合和战场生存能力。
战斗听起来异常激烈,枪炮声不绝于耳,但实际产生的战果却寥寥无几。除了个别倒霉蛋被流弹击中,双方都没有遭受重大伤亡。
此时,天空中传来一阵沉闷的引擎轰鸣。三架日军轰炸机编队从云层中钻出,转瞬间就飞临到了樟城的上空。它们例行公事般地投下几枚炸弹,但大部分都落在城内的空旷地带,炸毁了几间早已无人居住的民房,掀起一片烟尘后便毫不停留地转向飞走了。它们的主要任务和挂载的重磅炸弹,需要留给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第五战区前线。
对射又持续了约2个小时后,日军阵地上响起了撤退的哨音。残余的日军士兵如同潮水般,有条不紊地交替掩护着退了下去,临走前还扛走了几个不幸阵亡的小鬼子尸体,只留下弥漫的硝烟。
城内的第五军将士们也纷纷停止了射击,看着退去的鬼子,有人嘀咕道:
“娘的,这仗打的。”
负责防守这边阵地的连长则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轻哼了一声。
“知足吧,这小鬼子不肯玩命,咱们也乐得清闲,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