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猛攻,其兵锋直指枣阳地区;而南路的日军也有所进展。乍一看日军看似胜利在望,但其战线已被无形中拉长,部分日军部队呈突出态势。
在枣阳以东的激烈战斗中,一些部队被打散或被迫后撤,但也有部队死战不退。例如在厉山、唐县镇一线,汤恩博部第89师依托有利地形和既设工事,进行了异常顽强的防御,多次打退日军大队级规模的冲锋,虽然最终因伤亡过大和侧翼压力不得不后撤至枣阳以西的鹿头镇、太平镇等地继续组织防御。
但他们的顽强抵抗,严重迟滞了日军中路主力的推进速度,为战区调动兵力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时间。
日军的顺利推进让冈村宁次产生了战略上的误判,他认为第五战区主力已被击溃,现正忙于逃窜之中,他决心加快合围速度,于是命令各师团全力追击,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日军各部之间的空隙,同时还暴露出了日军的侧翼。
汤恩博率领的第31集团军,是第五战区最精锐的机动兵团。李棕人将其视作为反击的拳头部队,一直让其避敌锋芒,向侧翼山地转移。
当日军主力被吸引在枣阳地区。战线拉长,侧翼完全暴露在汤恩博部兵锋之下时,李棕人等待良久的战机终于出现了。
到了5月12日,汤恩博麾下的第85军第4师,在得到命令后,突然从隐蔽的集结地,桐柏山出动,以急行军速度向进至枣阳以北的日军第16师团一部的侧翼发起迅猛的攻势。
日军完全没料到会遭遇如此强劲的侧击,其部队正在行军,一时间猝不及防。第31集团军第85军第4师的官兵们以密集的迫击炮、重机枪火力开路,步兵发起猛烈的冲锋,瞬间就将日军的行军纵队截成数段。
双方开始在丘陵地带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日军虽拼死抵抗,但因失去了整体指挥,一时间被打懵了,于是开始被迫后撤,一路上丢弃了大量辎重和伤亡人员。
此战虽未能全歼这股日军,但也严重挫伤了其锐气,打乱了其进攻节奏,并极大地鼓舞了全线友军的士气。
随着日军全部进入李棕人将军的预设阵地,全线反击的命令也同步下达,汤恩博的第31集团军主力(第13军、第85军等)全部被投入反攻。
他们从北面、东面等多个方向,向深入枣阳地区的日军中路部队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势。汤恩博部得装备相对较好,他们拥有相当数量的野战炮和迫击炮,步兵冲击也极为坚决。
日军第13、第16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