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诗禾侧头瞧了瞧他,只是笑,习惯使然,还是做不来这种大口吃肉大口喝汤的举动。
有手套和巧克力交换暖场,而后两人一直在细细聊着,时间倒是过得比较快。当反应过来时,
车子已经停了,已经到了海淀复兴路,
87年的京城不比后世,街道虽然宽阔,但来往的大多是自行车,房子普遍不怎么高,也不怎么新,许多街沿拐角都藏着古朴气息。
余淑恒从前车下来,走近问他们:你俩饿不饿?
李恒回答:还好。
余淑恒抬起右手腕瞅瞅时间,那我先带你们去家里,歇会再吃饭。
客随主便,对此,李恒和周诗禾自然没意见。
余老师带两人去的地方是四合院,但比李恒鼓楼那边的房子大多了,足有三进院。
里面的布置更是亮瞎了他的狗眼,地上铺有他没见过的毯子,家具全是名贵楠木,各种古玩字画挂墙壁上,一piapia的,好像不要钱一样。
他信了!难怪她前阵子还说,自己13万块钱不够她资产的一个零头,养不起她。
照这个光景看,尼玛!别说养她了,他娘的就和乞弓差不多了啊。
转一圈,他发现周诗禾这姑娘貌似对这样的布置没太大波澜,忍不住问一句:
诗禾同志,你们家是不是也是这个标准?
周诗禾回眸一笑,温温婉婉说:26号小楼的装修风格挺好,我比较喜欢。
李恒竖起大拇指,有眼光,那是麦穗一手操办的。
半个小时后,余淑恒总算把三个朋友打发走了,喝口热茶对两人说:走,老师带你们出去吃饭。
李恒问:去的地儿远不远?
闻弦知雅意,余淑恒停下脚步:你不想动了?
太冷了,这么大雪,确实不太想动,要不就到附近随意找个馆子吧。李恒踩脚说道。
余淑恒转向周诗禾:诗禾,你呢?
弱不禁风的周诗禾更不想大动干戈:我都行。
那好,300米开外有家鲁菜馆,味道还可以,我们走路过去。余淑恒这样说叨。
300米,搁往常一下就到了。但今天咯吱咯吱踩着积雪,缓慢得很,感觉花了有平素三倍时间。
余老师不愧是余老师,出门在外讲排场,她口里的鲁菜小馆一点都不小。
带着新奇,他跟着进到店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