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人家这样身份的人会看上自家小子。
等到余淑恒喝完半杯茶,田润娥热情问:余老师,你吃晚餐了没?
余淑恒说:我们在镇上吃过馄饨。
田润娥吩咐丈夫:馄饨咋行,这东西晚上不顶饱。建国你去烧火,我给他们做几个菜。
说看,两口子一唱一和进了后院厨房。
余淑恒本想说不用麻烦,却被李恒拦住了,他道:这是我们本地待客习俗,贵客上门第一餐肯定是要做饭招待的,吃多吃少没关系,老师我带你先去楼上卧室,等会洗个澡,晚上咱们喝点米酒解解乏。
听闻,余淑恒意会,带着行李箱跟他去了二楼。
上到二楼,李恒指着最右边的房间,介绍道:这是我住的房间,隔壁是我二姐住的房间,这是....
见余老师没听自己讲话,而是一眨不眨瞅着对面的棺材,他哑火了,好一会说:我们这边的老人寿棺基本放在二楼,主要是防潮避虫,老师你要是怕,我现在就去喊人搬到后院去。
余淑恒轻启朱唇,不用,据说寿棺轻易不挪窝,我就住几天,不要大动干戈。
确实有寿棺轻易不挪窝的说辞,因为挪窝只有人死了才挪动,接着就是入和下葬嘛。
不过凡事都有特例,就比如去年,老李家建新房就不得已挪过棺材,当时根据习俗放一挂喜炮了事。
呢,喜炮就是鞭炮,只是为了避讳,换一个说法而已。
还有不信迷信的,不讲究的,棺材想移就移,也照样活到七老八十,有时候很多东西显得玄乎。而有时候么,又什么狗屁都冒有。
按老人的话说,这叫乱做乱好!
余淑恒问:刚才没太听清,你住哪间?
李恒伸手指向最右边的房间。
余淑恒径直走过去,推开门查看一番,然后说:老师住这间。
李恒提醒:这里我住过。
余淑恒说:这间房离棺材最远。
李恒回头瞄一眼,无话可说。
看他无言以对,余淑恒笑了下,说:你去门外等我,我找下换洗衣服。
李恒不二话,走了出去,顺带还关上房门。
分把两分钟后,余淑恒提一个袋子出来了,越过他率先往楼道口走去,走路的同时,眼睛还时不时眼棺材,显然内心极其不适应农村这种习俗。
李恒知道她曾被鬼压身困扰了小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