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个爱书之人,藏书更是多,见到李恒小小年岁就有一屋子图书,被惊讶到了,
他本能地问:这些都是李先生买的?
李恒如实回答: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托我师哥他们买的。
金庸问:我能看看吗?
李恒笑着道:都是一些文史类普通书籍,请随意。
金庸同样身为作家,通过各种方式才获得拜访李恒的机会,能参观书房的机会,如今好不容易来了,碰到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太客气。
他立在书架前,先是气定悠闲地对着满屋子书籍又细细过目一遍,随后手一伸,掏出感兴趣的书本翻了起来。
金庸在翻书。其秘书则拿着相机为他拍了几张特写照,记录此行的言行举止。
李恒没去管,随老先生折腾,请廖主编和余老师坐下后,三人面对面优哉游哉地喝着茶,十分惬意。
大约半小时后,金庸突然转身问李恒:我观很多书都做了笔记,写了感悟,这屋里的书李先生都读过?
那不是废话嘛,老子每天都要看书的,有些书甚至是老家搬来的,日积月累下来不说全部,当相当一部分还是翻过的。
李恒回复:还好,有些看过,有些是用来查阅写作资料的,还有些是我将来打算看的。
金庸问:这里一共有多少藏书?
李恒回答:大概1400多本。
金庸先生顿了顿,心生倾佩地感慨道:了不起!来之前我以为李先生是个小老头,
至少也是上了年岁。
在校门口初相识,李先生的年岁震碎了我的传统观念,认为李先生是个写作天赋超群的天才。
而直到翻阅了这些图书,我才明白李先生在勤奋上远远超出了我,我自愧不如。
李恒内心得意,面上却平和地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五四运动以后,近现代有许多家是用中文写外国,而查先生则坚持用传统形式写中国故事,雄厚的文化底蕴远远超出了武侠作品形式。
我一直觉得,您的作品艺术结构不只是东方的,还继承了五四后新文学的创作手段。
作品不仅有娱乐性,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这背后的艰辛和卓越常人无法理解,在这点上,值得我们广大同行学习。
金庸夸他才情天赋满满,夸他勤奋。
李恒则反过来夸他开创了新形式,把武侠写出了新高度,写出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