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皇上可能这几日都见不到他了,他在忙着和人‘吵架’。他们那架势,老臣都得退避三舍。”刘一燝伤寒初愈,加上小皇帝刻意讨好,脸上都是笑容,心情那是相当愉快。
朱慈炅愣了一下,随即醒悟,也算理解。是哦,张介宾难得有机会遇见如此多的名医交流,那是棋逢对手,皇帝都先放一边了哦。
“那很好,这种‘吵架’应该越多越好,各行各业皆是如此。闭门造车永远不能推动技术进步,朝廷应该多多支持此类交流,朕相信他们每吵一次大明的医学事业就会前进一次。
刘先生,除了医学,我们还有很多行业都可以提供类似的交流机会,让百工皆进步。”
刘一燝笑容收敛,朱慈炅对于他插手通报的事避而不谈,反而故意东拉西扯。
很明显,小皇帝已经意识到舆论武器了,这种历来为文官掌握的话语权被皇帝收编,眼前的小娃娃未来无人可制了。
刘一燝个人觉得他的学生慧质天成,是能够改变大明颓势的明君圣主,但是掌握舆论武器的小皇帝给他一种浓浓的不安全感。
朱一冯前天还是清官好官,一份通报就成了居心叵测,勾结奸商的恶吏,被万民咒骂了。连死都不放过,这种处置对朝臣而言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大恐怖。
试想,连他刘一燝都心中不安,朝臣心中会是什么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朝廷会是什么模样。刘一燝要插手通报,并不是侵夺皇权,他是希望凭借自己阁老的威望来缓和朝臣的紧张,维持国家机构的稳定,和释放涉案官员是一脉相承的两步。
怎么说,小皇帝一点就通,毫不犹豫的给了他手令,但是又对通报之是绝口不提。
刘一燝充满了无力感,但也很快接受。他调整策略,暂时放下此事,未来再找机会让小皇帝不能再用这种手段了。
两人闲聊,是老狐狸和小狐狸的默契,通过琐事增进双方关系。本是闲事,没有想到小皇帝能从闲事中快速找到国事之要,这实在让老刘叹服不已。
“陛下此言有理,不过若要实施也挺难。朝廷总不能再制造百工疫情,给百工发勤王令吧,那不成了烽火戏诸侯?”
这老刘,就不能正经说话吗?
什么叫制造疫情?疫情本来就有,朕只是因势利导,你就说大明的卫生防疫重视程度有没有上一个台阶吧?未来的公共安全有没有进步吧?重启十七年的北京大疫能不能避免吧?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独孤世遗 作品《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第75章、政策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