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果问新科进士,老臣可以推荐两人,冒起宗,史可法。这二人文采都不错,绝对胜过给陛下起草祭文的那个不知所谓的人。
陛下如果问寒门进士,老臣也可以推荐两人,路振飞,孙三杰。路振飞有军略,孙三杰通吏制。
这四个人都是有能力进入陛下的天工院,辅助陛下处理政务的,绝对胜过陛下仅以探花之名而取的陈集生。”
朱慈炅无语的看着来宗道,胖脸上的嘴唇翘起,稍显委屈。
什么没有夹袋,别以为朕不知道王铎就是你老人家安插的。
朕就提拔一个人,你直接塞四个来,这合适吗,其他阁老怎么看?
唉,来先生是天启爸爸留下的托孤重臣,忠诚没有问题,智商也没有问题,但就是吧,这老头脾气也挺犟的,和朱慈炅的思维很不对盘,朱慈炅也不知道他对还是自己对。
不过,兼听则明,朱慈炅一直都很尊重来宗道的意见的,就是这老头对自己该不客气也是毫不客气,朱慈炅虽然知道他真心为自己好,但也有时也总觉得自己被他欺负了。
罢了,不跟这老头聊用人了,朕就算有问题,也打死不承认的。
君臣两人又聊辽会闲事,朱慈炅亲自将来宗道送出西宫。本来他想送出紫禁城的,来宗道不让,从当初硬刚孙承宗后来宗道还能留在内阁就已经证明了他这个阁老的份量,不需要朱慈炅的特意加持了。
嘴上不说,朱慈炅回到书房后,还是开始了沉默反思。
有些事,他的确有些急切了,其实都是有问题的。对于天工院,朱慈炅自己也意识到这个东西有问题了,所以他这段时间都不和他们一块办公了。
他想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操切的想掌控一切,因为朝臣纷纷意识到天工院就是朱慈炅操控朝政的工具,几乎所有大事都出自天工院。
天工院严格意义上没品没级,更是不在朝廷机构行列里,这不像鞑清的军机处,反而更像汉朝的侍中,绝对不是瑞王他们在北京那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侍中司。
朝堂上对瑞王他们那个机构已经免疫了,所以督政院提出时,群臣并没有朱慈炅想象中的反对,反而不少人认为是好主意,一举解决了大明的宗藩问题,不过是都察院换了个名字。
但天工院完全不同,来南京后他们已经完全表现出了侍中的权力,名字不同,但本质和侍中基本没有区别。
想想历史上最著名的侍中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独孤世遗 作品《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第129章、用人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