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共决。”
大明体制就是先进,一旦内阁分歧,就阁部会议,反正就是不能凭你小娃娃三言两语就下定论。
朱慈炅其实也隐隐感觉到了这层决策阻力,即便他能把内阁全换成张瑞图那样的纸糊阁老也没有用,这是体制问题。
朱慈炅其实已经夺回了很多皇权,其强势远胜前人,但大明依然不是他的一言堂。
他想要推进任何政策都必须有内阁的强力支持才能实现,否则就是如同张居正配享太庙这样无限拖下去。
或者如同十品官一样,他再搞一次南京封城这样暴力破局。
不过,朱慈炅和内阁之间已经隐约达成了一些共识,那就是互相妥协。
只要皇帝将目的讲清楚,内阁几位大佬觉得可行,他们就会推动,因为他们的执政也要得到小皇帝的支持。
小皇帝的权力太强了,他跑到南京,张太后已经无法用他的名义干政了,任太后又啥也不管,两位监国,完全是橡皮图章,瑞王反而有些实权。
但瑞王,他完全是小皇帝的超级傀儡,讲究的是两个凡是。凡是陛下支持的,他就支持。凡是没有得到陛下支持的,他就拖延。文官那一套,他也玩得很溜。
朱慈炅对重启朝廷的这套运行体制,其实并没有多大意见,不管外面如何说大明要崩,反正他就是不崩,单单这个就说明大明的政治管理是有效的,朱慈炅的改革也在有效推进。
内阁不合,内阁和皇帝不合,都是外界看到的假相。
朱慈炅也不需要绝对的掌控,虽然他个人不舒服,但绝对掌控就一定正确?
哪怕后世成功的经验也未必适应大明的水土,完全以他意志推动的事往往失败,内阁推动的魔改版反而能成功。
至于阁部会议,朱慈炅隐隐头痛,这东西,他绝对不想参加了,身体不允许啊。老刘都挺不住,他更不行,尤其是他想要主导。
朱慈炅看着刘一燝。
“先生,这事其实不急。单单准备恐怕最少都要几个月时间,朕定下了正使,还得有副使。还要有军队,有远洋航行的船只,有物资储备,最重要的是要有向导。
朕的意思是,看能不能从澳门招募一批人。告诉他们,朕想派使者去见见葡萄牙人的布拉干萨公爵,如果条件成熟,大明可以支持葡萄牙独立。”
刘一燝脸色一变,仔细在地图上查看葡萄牙的位置,又比划了下距离。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独孤世遗 作品《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第165章、向海图强(十一)